為數不多的國家有能力開展相關技術試驗,並且成功率有限的背後凸顯的則是陸基中段反導系統極高的技術門檻。郭衍瑩進一步介紹稱,一個國家想要“練就”陸基中段反導技能,首先要具備陸、海、空、天等平台的彈道導彈預警能力,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排除各種自然以及人為設置的干擾,快速、準確地識別出真正的攔截目標。其次還要具有精確跟蹤目標的能力,掌握雷達跟蹤、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慣性、紅外等制導技術,這樣才能準確鎖定高超音速狀態下飛行的攔截目標。最後還需要具備攔截彈碰撞殺傷的能力,因為彈道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時為了避免高溫燒毀,通常十分堅固,因此,攔截彈碰撞時必須非常準確才能有足夠的動能將攔截目標摧毀,這就對攔截彈彈頭的制導設計和姿態控制系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此之前,中國國防部曾於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8年2月5日和2021年2月4日4次官宣成功進行陸基反導技術試驗或達到預期目的,郭衍瑩指出,“五連勝”的佳績也意味著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的成功率不低於美國,已位於世界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防部此前官方通報中多次點明,中國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王亞男認為,在一些國家“蠢蠢欲動”,意圖將彈道導彈武器系統部署在中國周邊地區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格外重視防禦能力,特別是反導系統的建設。
今年4月,美國陸軍參謀長詹姆斯·麥康維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陸軍準備在2023年底之前部署遠程高超音速導彈和中程地對艦導彈,“但不是在基地固定部署導彈,而是利用運輸機在離島和較遠地帶靈活使用導彈”。美媒稱,美軍設想針對中國沿“第一島鏈”部署中程導彈,不過關於平時的部署地點,麥康維爾僅表示“根據政策判斷做出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