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次修改原因,日本政府和執政黨聲稱,由於武器出口受限,導致當前日本防衛產業發展緩慢。報導稱,日本武器裝備生產長期處於產能過剩狀態,且因出口限制,導致其與其他國家的軍事技術合作處於較低層次。此前,日本與法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曾就戰鬥機、常規動力潛艇等武器項目進行磋商,並簽訂《防衛裝備品及技術轉移協定》,但受限於技術產權轉讓限制,一直沒有成規模的項目。此外,由於武器需求規模較小,其自研裝備價格虛高,90式坦克、F-2戰鬥機採購價格是國際同類別武器的2倍至3倍。
分析人士稱,日本計劃以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為幌子,拋棄“專屬防衛”“第三方技術轉讓”等限制條件,向簽訂《防衛裝備品及技術轉移協定》的12個國家出口導彈、戰鬥機等裝備。日本統合幕僚長近期也表達了與北約開展武器項目聯合研製的意向,意圖通過擴大技術合作和軍工出口,與北約國家開展防務合作,重建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
步步蠶食逼近“正常化”
從漸次突破到名存實亡,日本意圖採取步步蠶食的策略,推動實現所謂軍事力量“正常化”。隨著日本國內右翼勢力逐漸膨脹,日本近年來先後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持續提高防衛開支、增加海外派兵、開展“二手裝備”防務外交等形式,不斷突破和平憲法精神,企圖徹底擺脫戰後國際秩序體系。
一方面,日本增加與美軍演訓規模和頻次,突出“盟友”身份,同時積極推動美日韓軍事協作、美日印澳四邊框架機制等,意圖借此推動防務“正常化”。另一方面,日本逐步調整防衛政策,擴大合作範圍,意圖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和熱點地區事務,改變“戰敗國”身份標簽。
分析認為,日本謀求軍事“鬆綁”的背後是其謀求軍事強國的妄念,一方面引發周邊國家對日本軍國主義的高度警惕,另一方面,也將引發其盟友美國的戒備。此前美方千方百計阻撓日本“心神”戰鬥機研發、導致該項目夭折一事,折射出美國對日本的矛盾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