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俄羅斯為何打出“薩爾馬特”這張牌?
http://www.crntt.hk   2022-04-22 10:26:04
 
  另一方面就要從經濟賬說起了。核力量是不折不扣的“吞金獸”。就美俄兩個擁有可觀的井基核力量的大國而言,如果轉向井基核力量之外的其他核威懾工具,意味著先前圍繞井基核力量建設投入的大量資源被浪費,而且這種轉換意味著其他核威懾選項的發展與建設需要一定的時間,存在削弱戰略威懾效能的風險。因此,美俄兩國均沒有拋棄井基核力量,而是積極盤活“存量”,用新一代井基洲際導彈來保持井基核力量的威懾效能。

  我們可以注意到,包括“薩爾馬特”導彈在內,不論是批量列裝“北風之神”彈道導彈核潛艇,還是推進圖-160轟炸機的復產,近年來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更新動作不斷,這保證了俄羅斯手中這張“王牌和底牌”的威懾力,也讓俄方在眼下的國際局勢博弈中有放狠話的底氣。

  但優先保持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同時意味著俄軍和俄國防工業的其他一些項目在資源獲取和優先度方面要“往後站”。比如,俄軍水面艦艇雖然近年來在中小型艦艇的更新方面動作不少,甚至能夠用搭載“口徑”巡航導彈的小型導彈艦進行遠程精確打擊,但“小船挑大梁”恰恰說明俄大型艦船的建造和維護能力長期未得到恢復,“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趴窩、“莫斯科”號巡洋艦折損都是明顯的證據。這種“失衡”,大概能解釋為什麼俄軍在俄烏戰事中的表現屢次讓人大跌眼鏡。

  因此,如何把手頭資源精打細算,進行科學規劃,平衡俄烏戰事和俄軍的正常軍備和軍隊建設,無疑是眼下擺在克里姆林宮和阿爾巴特大街(俄軍總參謀部所在地)那些決策者面前的一道難題,值得思考。

  (來源:參考消息網;文/霍晶)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