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M-183A與實戰部署還有很遠的距離 |
五角大樓表示:“該計劃旨在聯合研發吸氣式高超音速技術,並將其發展成經濟上可承受的全尺寸原型,並提供靈活的遠程能力,最終在相關操作條件下進行飛行演示。”但美方同時也承認,這種導彈屬於高超音速巡航導彈,遠沒有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導彈那樣“技術成熟”。
不過澳大利亞雖然技術薄弱,但對新導彈的要求卻非常特殊,那就是——射程一定要遠。澳大利亞副總理巴納比·喬伊斯幾天前剛警告說,澳大利亞迫在眉睫的高超音速未來勢在必行。“中國測試的高超音速導彈對澳大利亞構成了生存威脅……它們發射後只需要14分鐘,就能打到悉尼。”但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遠離大陸,想要積極干預包括台海在內的地區局勢,對武器裝備的作戰半徑就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因此無論是此前英美向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引進美制遠程導彈和加油機,還是這次聯合研製的高超音速導彈,都必須突出射程(作戰半徑)。
總而言之,美英澳合力研製高超音速武器“對付中國”,聽起來很嚇人,但仔細分析就知道,這純屬政治上“扯大旗”,實際效果很可能是“1+1小於2”。畢竟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需求都不一致,過往的無數次慘痛教訓證明,這樣的“聯合研製”結果要麼是乾脆的項目失敗,要麼是誰都不滿意的“平庸之作”。
而無論是哪個結果,對於當前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已經落後的美英澳三國而言,恐怕都是難以接受的。
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