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美國歐洲司令部和北約盟軍歐洲最高指揮官托德·沃爾特斯上將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美國情報收集“可能存在”缺口,導致美國在俄烏戰爭之前高估了俄羅斯的軍事能力,低估了烏克蘭的防禦能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俄烏戰爭開始時,美國情報部門估計,基輔可能會在幾天內落入俄羅斯手中。但是,隨著戰爭進入第二個月,俄羅斯軍隊在基輔周圍陷入困境,飽受後勤問題的困擾,而烏克蘭方面的頑強抵抗出人意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0日援引了一篇美媒的報道,似乎能說明他們認為戰事不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報道稱,美國《華盛頓郵報》發文直言,烏軍正在居民區部署軍備,並把平民當肉盾來掩護自己。文章證實了俄羅斯國防部已經說了很久的事情:烏軍和匪幫武裝不僅用平民掩護自己,而且還不許他們離開戰區。
文章寫道:“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面臨令人不快的事實:烏軍抵禦俄軍進攻的明顯動機可能會使平民成為靶子。大多數城市的幾乎每個街區都已經軍事化,這使平民可能成為試圖摧毀烏方防禦的俄軍的潛在目標。”
《華盛頓郵報》寫道:“在過去一個月裡,《華盛頓郵報》記者目睹了烏克蘭反坦克導彈、高射炮和裝甲運兵車在居民樓附近部署。還在一處空地發現一輛載有‘冰雹’多管火箭炮的卡車。”
事實上,受到去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作戰目的的影響,俄軍此次軍事行動的政治色彩非常濃厚,一直不願意打血腥的攻堅戰,這確實妨礙了俄軍戰略意圖的達成。
但同時,俄軍在信息化程度和後勤保障能力方面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卻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實際上是與美國進行對抗的信息戰中,俄方處於下風,難以摧毀烏軍的通訊網絡系統,找不到烏軍指揮部,反而是自己的指揮部和後勤車隊多次被精確打擊。
雖然基輔攻略打成了“雞肋”,但制空權仍控制在俄方手中,整個俄烏戰爭的大局走向也仍然是俄方占據主導。烏克蘭方面可以消耗俄軍,取得一些小戰果,卻無力組織大規模反攻。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進行戰略調整,不僅是無奈的選擇,也是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