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烏克蘭東部地區近日戰火重燃。根據歐安組織觀察員報告,僅19日一天,烏東部就發生了1500多次違反停火協議的事件,這是今年以來最高的單日數字,大批民眾撤往俄羅斯。在俄烏地緣衝突升級的當下,美歐俄烏相關各方都在利用國際多邊機制進行博弈,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19日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達了一個核心觀點:西方對俄羅斯奉行“綏靖”政策,使烏克蘭正在成為美俄衝突對抗中的“歐洲盾牌”,鑒於傳統的國際安保體系已過時並崩潰,烏克蘭要求召開由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土耳其的世界大國會議,以便明確表態是否希望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如果希望則應向烏克蘭民眾交代加入的時間表。
相比烏克蘭的“無辜表態”及“合理訴求”,俄羅斯則被西方大國及媒體渲染為“戰爭販子”和“侵略者”。面對美國的挑釁和西方媒體的無端指責,普京總統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從俄烏邊境撤軍,並接納烏東部地區大批難民;另一方面致力於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嘗試獲得美國及北約提供的具有國際法性質的“安全保證”。
俄烏衝突升級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當事雙方,不但會生靈塗炭、產生大量戰爭難民,而且會引發持續的戰爭,削弱彼此的國力。因此俄烏都真心希望獲得自己想要的“安全保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同樣不希望俄烏危機釀成大規模戰爭的還有歐盟。歐盟雖然在烏克蘭危機中站在美國一邊,經常同美國聯手制裁或打壓俄羅斯,但關鍵時刻出於歐洲“戰略自主”的需要,歐盟又不希望俄烏危機局勢失控,更不願意看到戰火重燃。在全球疫情和難民危機的雙重衝擊下,西歐本已擁有大量難民,貧富分化嚴重。如果俄烏衝突產生新一輪難民危機,歐洲社會將不堪重負。故而歐盟高官和法德領導人近來頻頻穿梭於莫斯科和基輔之間,極力斡旋俄烏衝突。
實際上,最希望俄烏衝突升級、歐洲發生地緣戰爭的是美國。在歐洲,從戰略對手來看,只有俄羅斯能同美國叫板,也只有俄羅斯具備實力對西歐國家的安全產生威脅。美國要想掌控歐洲安全事務,阻止歐洲“戰略自主”,就需要實施其慣用的“可控制的動蕩”戰術。試問,如果歐盟能夠主導歐洲安全事務,實現歐洲“戰略自主”,那還需要美國和北約的存在嗎?反之,美國要想在歐洲發揮主導作用和影響,就必須尋機製造一些熱點或動蕩,既要讓這種動蕩威脅到歐洲安全,又要讓這種動蕩“可控制”,從而名正言順地介入並主導歐洲事務。
使俄烏地緣衝突不斷升級,進而對歐洲社會產生動蕩衝擊波,恰恰是美國政府實施“可控制的動蕩”的核心抓手。拜登上台一年多來,通過以下幾個“操作”,正逐步實現美國打壓俄羅斯、干涉歐洲安全事務的目的。
首先,利用西方傳媒大肆渲染“俄羅斯威脅論”。如炒作俄羅斯“即將入侵烏克蘭”的謊言,聲稱2月16日俄軍隊將對烏發動侵略戰爭。把入侵時間說得“如此精准”,就是想借西方輿論製造“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