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種“打得好”就是實戰化訓練了嗎?
飛行員畢博記憶猶新,一次演練,他和戰友駕機轟炸機場跑道,數枚炸彈在平坦的跑道上留下一個個彈坑。評估小組在評估轟炸結果時卻沒有給出“優秀”。
打得如此之好,為何不是優秀?評估小組發出“三問”:破壞機場這樣的目標用什麼樣的彈種最合適?跑道是不是機場的核心部位?毀傷效果能夠持續多久?
戰場之問觸發了實戰化標準之問,大家不再熱衷於“脫離實戰的精准”。
“現在和以前完全不同,彈藥的選擇必須與目標的性質相符,打擊的方式方法、部位必須與彈藥的性能適配。”畢博說,沒炸在顯眼的地方,並不等於毀傷效果降低了。
為提高毀傷效果,他們集思廣益,到彈藥廠家和友鄰部隊收集數據,逐一判別研究;研究驗證不同材質、不同坡度、不同高度、不同角度等毀傷細節的影響;每枚實彈、每個架次結束之後,逐一判讀飛參,分析數據,總結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