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陸軍的坦克、空軍的戰機以及火箭軍的“東風快遞”,同時搭乘著海軍的軍艦,駛向遠海大洋。
朋友圈之變
院校和部隊的相遇,是一場雙向奔赴
時光無聲,總有一些遇見,讓人怦然心動。
2021年4月,從南京到拉薩,一路向西2950公里。陸軍工程大學專家教授組一行,和數名部隊專家一起,為9名來自西藏邊防部隊的研究生考生複試。
這是一場關乎知識、人才與未來的“遇見”。考生們說,他們想重返校園,就是想再次“充電”,揣著問題到院校,帶著成果回高原。
為此,陸軍工程大學推出“院校-部隊”雙導師制,建立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學員量身定制培養方案。
“充電”,可以作為今年軍校裡的熱頻詞。當學員、教員都在追尋“充電”時,軍校人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
海軍航空大學40餘名政治理論教員、專業課教員和政治幹部,相繼走進北京大學,參加政治理論教學研修班;陸軍軍醫大學高原軍事醫學系組建攻關小組奔赴雪域高原,精准聚焦高原官兵訓練課題展開科研攻關;空軍工程大學航空機務士官學校180餘名教員,深入基層部隊跟飛實習,在演訓一線學習訓練;海軍勤務學院創新團隊深入部隊了解官兵需求,取得一批研究成果直接服務於部隊戰鬥力建設……
眾人拾柴火焰高。基層部隊的“朋友”多了,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底蘊內涵也更加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