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深入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論述,對於推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運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工作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經濟與政治有機統一規律的客觀要求
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經濟與政治的辯證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從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出發,深刻闡釋了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客觀必然性,為科學認識和正確運用經濟與政治的辯證關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指明了方向。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確保改革和發展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需要。經濟工作集中體現為改革和發展,要確保改革和發展順利進行,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推進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這裡面最核心的是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這一條,那就南轅北轍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論述,對於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黨的領導、維護好和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需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才能全面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才能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雄厚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我們黨執政,就是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各級領導幹部要繼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特別是要主動研究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規律、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提高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自覺性、主動性”。這些論述闡明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決發展問題對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對於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快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在黨的各項工作中,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做好經濟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它既高度重視充分發揚民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又注重在民主的基礎上統一思想、統一目標、統一行動,這一原則與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完全吻合。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既是由經濟工作的性質決定的,也是我們黨政治優勢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很多特點和特征,但最本質的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是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政治制度的優勢”“黨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經濟工作是中心工作,黨的領導當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體現,抓住了中心工作這個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開”。這些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黨的領導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我們黨加強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以人民為中心是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根本立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回答了為誰發展、依靠誰發展、誰享有發展成果等重大問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發展。
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的問題。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造歷史偉業。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
從“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出發,回答了依靠誰發展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出發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回答了誰享有發展成果的問題。共享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共享發展的理論內涵進行了深刻闡釋,強調指出,“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共享是漸進共享”“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從辯證的角度對發展與共享、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相互關係進行了深刻闡釋,為加強黨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指明了方向。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重要論斷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能夠有機結合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從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出發,闡述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實現結合的客觀必然性。他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實踐證明,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結合是有機的、相互滲透的。可以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關係。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有助於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秩序不規範、要素市場發展滯後、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市場體系不完善問題,有助於克服政府職能錯位、越位、缺位等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助於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優化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穩定,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在如何認識政府與市場關係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意義十分重大,是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世所罕見的偉大成就,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夠大幅度提升,都同我們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作用分不開。黨的領導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重要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麼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之所以說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的制度優越性,有效防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弊端”。正因為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和充分發揮黨的獨特優勢,以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引領和推進改革,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好發展。
上述重要論述闡明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客觀必然性,具有重大理論創新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進程,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