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體化威懾”概念,著眼大國在技術層面的競爭現實,突出人工智能、電磁頻譜、無人系統等高新技術發展,試圖建立一支新的分散但高度聯通的軍事力量。美軍稱,此舉旨在通過技術更新,讓對手了解美國具備的軍事實力及其使用軍事力量的決心,達到威懾戰略對手的目的。
奧斯汀明確表示,“一體化威懾”戰略將使美國具備在所有潛在衝突領域獲得尖端技術的能力,“未來10年美國的技術創新將比過去50年還多”。為此,美軍將加強與軍工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推動新興技術的軍事應用。奧斯汀還強調,必須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確保競爭優勢。他表示,未來5年,美國將投入約15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對此,有分析稱,這表明未來美軍將不再單純追求數量和規模優勢,而是更多地通過人工智能、高速數據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利用,實現更高層次的戰略威懾。
預期效果難達成
美提出“一體化威懾”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將盟友力量納入其威懾體系,以達到預期威懾效果。這與美國當前正在打造的所謂“價值觀同盟”如出一轍。同時,美軍認為,受國防預算等因素影響,美軍在核武庫現代化、先進武器採購和高新技術研發等領域面臨不少困難,現有平台和能力已無法有效滿足其戰略威懾和軍事行動需求,因此希望借助盟國力量強化戰略威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體化威懾”戰略實際上也是當前拜登政府重構新型盟友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通過與盟友進行優勢互補,增加整體打擊力量的規模和速度。特別是美國將通過與歐洲、太平洋等地區盟友在高新技術和網絡領域的密切合作,打造聯合作戰體系,把美國的戰略威懾變為共同戰略威懾,形成可信、可靠、靈活的威懾能力。同時,美軍也試圖通過多國軍事行動,解決近年來其在單邊軍事行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美軍新威懾戰略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仍是未知數。由於美國過去多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無休止的反恐戰爭,短期內很難擁有絕對“多域制權”和超強威懾能力,可能讓相關國家陷入群體性焦慮,影響對“一體化威懾”戰略的信心和投入。同時,由於盟友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很難達到美國所提出的戰略要求,也將使該戰略所要達到的威懾效果大打折扣。這意味著,未來美“一體化威懾”戰略的實施仍將面臨挑戰。
(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方曉志——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