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是內在統一的,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們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對發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時調整,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實踐充分證明,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紅綠燈,是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
“十三五”時期,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導向作用,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踐告訴我們,發展越是面臨困難挑戰,越要充滿信心、保持定力,咬定青山不放鬆,堅持用新發展理念統領發展全局,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和問題,努力開創發展新境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明確必須遵循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原則。“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只有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使之協同發力、形成合力,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全黨全國要統一思想、協調行動、開拓前進。無論是中央層面還是部門層面,無論是省級層面還是省以下各級層面,在貫徹落實中都要完整把握、準確理解、全面落實,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六)“無論你聽過多少次中國的增長故事,它仍然具有令人驚嘆的能力。”展望中國未來,有國際媒體這樣說。而這一“令人驚嘆的能力”的重要方面,就是我們黨引領發展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職能配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備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敢於擔當、善於作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好。
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這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基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其重要支撐。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釋放內需潛力,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要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
加快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塑造我國在國際大循環中新優勢的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必須更強調自主創新,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集合優勢資源,有力有序推進創新攻關的“揭榜掛帥”體制機制,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這是穩固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帶動能力的迫切需要。製造業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抗擊疫情鬥爭中,我國完備的製造業體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再次證明製造業對國家特別是大國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意義。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方面,也是確保國內國際兩個循環比例關係健康的關鍵因素。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保障糧食安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這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鍵聯結點。適應人民群眾需求變化,努力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優化分配結構,發展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利於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一個關鍵環節。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題中應有之義。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重視運用國際通行規則維護國家安全。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握好開放和安全的關係,織密織牢開放安全網,增強在對外開放環境中動態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圍繞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對外開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使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堅實改革基礎。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善於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形成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
(七)“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鬥志,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力拼搏。前景光明,擊鼓催征。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
奮進新征程,我們懷有無比自信。我國的發展進步從來都不是在風平浪靜中取得的,而是憑著“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勇毅,靠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幹勁,在攻堅克難、踏平坎坷中取得的。今天,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雄厚的綜合實力,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基礎,具有無比強大的動能,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奮進新征程,我們不敢有絲毫自滿。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越近,越是不能懈怠,越是要加倍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要看到,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我們絕不能做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更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必須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還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疫情加速了國際格局演變,“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之下壓力增大、挑戰增多。我們要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把謀事和謀勢、謀當下和謀未來統一起來,因應情勢發展變化,及時調整戰略策略,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進經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掌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繼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我們就一定能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開創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