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史上“最嚴限塑令”今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塑料產業迎來升級挑戰。其中,作為對傳統塑料最具替代優勢的生物降解塑料,成為市場“新寵”。但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可降解塑料產業仍然“小而散”,高端產能仍顯不足,企業和商家的成本壓力較大,產品全面推廣存在客觀阻力,亟待新一輪提質升級。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既針對多個行業提出禁止、限制一次性塑料用品管制要求,也提出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培育優化新業態新模式和增加綠色產品供給等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時隔一年後,這部新規已在全國範圍正式實施,各地也紛紛推出地方版限塑措施,專項整治工作逐步推進,新舊塑料產業迎來升級挑戰。
新版限塑令實施以來,可降解塑料製品成為市場“新寵”,相關企業也在這一領域密集布局。2019年中國塑料製品產量超過8000萬噸,有人提出,假設其中有20%的市場被可降解塑料替代,那麼對應的市場規模與現在相比具備百倍增長空間,產業發展將進入“黃金時代”。但與此同時,可降解塑料行業規模仍然“小而散”,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亟待新一輪提質升級。
你身邊的商超百貨、外賣快遞全面“降塑”了嗎?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和推廣情況如何?產業會否迎來茁壯成長的新春天?
管得住大連鎖管不住小賣部
不少大型連鎖商超、餐企已全面更換可降解塑料袋,但一些路邊小店仍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