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下,全球經濟活動組織模式的數字化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從研發、製造直至最終消費等價值鏈不同環節的數字化水平顯著提高,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功能模塊化和碎片化趨勢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則利用其在新一代技術領域的優勢,試圖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壟斷地位。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孫志燕、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鄭江淮文章表示,在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和發達國家技術壟斷趨勢持續加強的背景下,中國不斷向價值鏈更高端攀升,面臨著諸多挑戰。對此,需深入分析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有效應對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新挑戰。
深入研判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
文章分析,當前,全球價值鏈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呈現出以下幾方面新趨勢。
一是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優勢在價值鏈數字化轉型中被進一步強化,發展中國家實現技術追趕的難度加大。
與上一輪科技革命相比,以信息網絡為主導的新一代技術本質上屬於分層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應用技術都是基於底層技術來實現的,這就為擁有底層技術的策源國創造了更大的壟斷性的技術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新一代技術相對於傳統技術而言,不僅迭代更新的周期更短,而且具有強大的網絡特性,一旦更新,尤其是底層技術實現升級,就意味著上一代技術和相關的應用技術都可能被替代甚至退出市場,不會像傳統技術那樣進入成熟周期後可以向其他國家梯度轉移。正是由於這種技術範式的改變,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已很難如傳統工業化時期那樣,通過引進發達國家相對成熟的技術進行適應性改進和創新來實現本國的技術升級和追趕。
二是全球價值鏈的數字化導致區域間功能分工碎片化趨勢加劇,價值鏈的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競爭呈現出新態勢。
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數字化直接表現為不同功能的模塊化和標準化,這就為分布於不同地理空間的功能實現互聯創造了更有利的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低端分工環節在地理空間上的遷移成本。價值鏈的主導者可以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細化整個價值鏈的功能分工,實現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分工組合。
這種全球價值鏈分工在空間上的分散化,不僅導致企業間的橫向競爭加劇,而且這一態勢沿著供應鏈向上下游傳導,使價值鏈垂直分工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增值收益進一步流向價值鏈中具有壟斷地位的主導企業。
三是全球價值鏈數字化的網絡集聚效應推動“經濟增值”分配機制發生變化,進一步強化領先企業的壟斷趨勢。
全球價值鏈數字化最具變革性的影響之一是“服務”的數字化,即傳統上不可貿易或者具有地域屬性的“服務”轉變成幾乎不受地理區位限制的可貿易產品。需要看到,全球價值鏈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對處在不同分工環節的國家和企業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一方面,電子商務、線上支付、數字化平台等新的商業模式進一步強化了高收入國家和全球領先企業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由於在數字技術的價值鏈中,要素和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發生變化,領先企業利用自身網絡壟斷的數據資源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更精准地定價,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市場需求與生產地的優化匹配,能在事實上控制全球價值鏈的定價權。而處在價值鏈中低端生產製造環節的企業將同時受到來自上下游的擠壓——上游企業的技術、品牌制約和下游的價格競爭,其增值空間將隨著數字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被壓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