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文章指出,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調要善於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加快推進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一年來,中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資本、土地、技術和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以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更加明顯。
中國率先恢復經濟正增長而且國內循環順暢,形成了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對外貿易和投資回穩向好。今年前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9.04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8%,與東盟、歐盟、美國前三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分別增長6.7%、4.7%、6.9%。前三季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6.65萬億元,增長9.5%,占同期中國外貿總額的29%。“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穩步上升。1—10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8006.8億元,同比增長6.4%;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對57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983.4億元,同比增長24.8%,中國裝備、技術和服務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到33條。自由貿易試驗區再擴容,已在東西南北中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向全國複制推廣260項制度創新成果。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簽署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進國際抗疫合作,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有力保障全球抗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充分彰顯了大國擔當。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高
文章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爭取早見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中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顯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疫情防控促進強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速形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改革完善,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不斷增強,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不斷健全,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中醫藥和科技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國際衛生交流合作不斷加強。中國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養老護理體系不斷完善,大城市養老難問題得到緩解。多措並舉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和醫療領域。在加快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納入醫保範圍。全口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已覆蓋10.5億人。教育水平位居世界中等偏上層次,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逐漸縮小,農村地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機會顯著增加,嬰幼兒照料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加快完善。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更好滿足基本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不斷提高。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
今年,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中國能夠率先控制住疫情並牢牢把握主動權,率先推進復工復產並有效控制疫情擴散,率先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經濟正增長並推動經濟持續向好,根本在於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勢,在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中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擘畫了新藍圖。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而不懈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