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青李姿瑩:深感選擇來陸工作正確
http://www.crntt.hk   2020-11-08 00:09:37
台灣青年、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李姿瑩(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 張爽)台灣青年、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李姿瑩在“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上分享了她在大陸生活的經歷和感受。李姿瑩表示,對她而言,一衣帶水的海峽,承載了祖輩的血緣與甜蜜的姻緣。博士畢業後,李姿瑩應聘到閩南師大任教,在大陸工作生活兩年後,她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她期待兩岸經濟能夠回到和平發展的軌道上來,更多台灣優秀青年在大陸尋找到實現自己生命理想和抱負的舞台。

  李姿瑩說,5年前的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性的一頁,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擴大深化兩岸交流、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民眾,具有突破性、開創性和歷史性重大意義,之後大陸積極推動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台胞來大陸學習工作生活等的惠台利民政策措施,讓她真切感受到了兩岸之間深厚的同胞情誼。

  李姿瑩在座談會上分享了她在大陸生活的經歷和感受。2018年應屆取得博士學位後,她通過當時福建省出台的引進台灣高層次人才政策,應聘到閩南師範大學工作,現在已經在校任教兩年了。

  而當時決定到福建漳州工作和生活,最吸引她的是先前在兩岸交流經驗中結下的緣分。在台灣就讀研究所時,李姿瑩曾到大陸不同高校進行學術文化交流,同時開展各種田野調查。期間,她不僅結交到了許多好朋友,多年來我們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通過親身經歷讓我對大陸更加全面了解、也更加深刻認識。 

  最讓李姿瑩難忘的是,2013年到閩南師範大學參加閩南文化研習營活動,認識了當時負責接待的閩師大學生導游,結束一周活動之後,他們各自回到生活,分隔在兩岸,但他們仍然互相關心、相互扶持,走過彼此人生的重要階段,終於今天對方成了李姿瑩在大陸最重要的親人,就是她的先生 。

  “因為有他,我在2016年為了論文研究選擇到廈門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博士生交流,這是第一次在大陸較長時間居住,過程中好友、師長、男朋友都對我呵護備至,也讓我熟悉這裡的生活,因此當我決定走向漳州時,我有十足的信心,我會過得很溫馨的,也在去年,我和先生在兩岸舉行婚禮,實現了從學習、工作進步到生活的兩岸全面融合。”

  在大陸工作服務兩年後,李姿瑩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在閩南師範大學工作的日子裡,我很幸運得到許多領導、老師們的關心和愛護,他們都把我當成自己的學生或是學妹般照料,除了工作上的協助,他們也關心著我在漳州的生活起居,這種溫暖就像是家人般的呵護,令我深受感動,讓我倍加珍惜。”

  李姿瑩感受到,福建漳州確實跟她的家鄉很相似,處處能聽見相同的鄉音。“我的祖籍地在漳州,我是閩南人,走在漳州,能說著家鄉話買到與家鄉口味相似的食物,能用家鄉話與老人們聊著相同的習俗和從小聽慣了的民間故事,這是多麼神奇的體驗呀,也更讓我覺得閩台的‘五緣’情誼在生活中是處處可見的。”

  李姿瑩的研究專業是閩南文化,是閩南師範大學的辦學特色,也是她選擇到此工作的原因之一。閩南師範大學是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博士人才培養高校, 由於地處閩南文化核心區域,她更有機會接觸和關心這些兩岸相似而又有著有趣差異的閩南文化。台灣有六成的閩南人,九成的人會聽說閩南語,幾乎所有的人都受到閩南信仰與飲食的影響。李姿瑩認為,在融合兩岸的進程中,閩南文化對台灣人民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兩岸的青年,都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擔負起時代的責任。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從我的專業上來思考,我想文化的復興,就是我們文科人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是老師,文以載道,以文育人,培養富有閩南文化與教師特色鮮明的師範生並有家國情懷的教育人才,是我的責任。”李姿瑩說。

  李姿瑩現在學校指導歌仔戲的學生社團,歌仔戲是唯一一個兩岸共生的劇種,使用閩南語演出,當她看到非閩南方言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努力記憶歌詞與台詞,不論是否會講閩南語,同學們都很認真在舞台上盡力展現自己最好的成果,令她十分感動。“那時我就知道,不管有多艱難,只要我們為了弘揚和創新自己民族文化付出努力,一定可以結出甜美豐碩的果實。”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姿瑩看到當時日漸嚴峻的疫情和辛苦抗擊病魔的人們,與學校藝術學院的音樂教授在大年初一之後就決定攜手創作公益歌曲《等待花開》。他們創作的公益歌曲,得到央視、學習強國等重要媒體廣泛關注和宣傳展播,迅即在全球華人中引發積極熱烈反響。李姿瑩相信,透過文字與音樂的力量,必能傳遞我們對於抗擊疫情工作的堅定支持,堅守希望,等待花開。

  “於我而言,一衣帶水的海峽,承載了祖輩的血緣與甜蜜的姻緣。我們期待兩岸交流合作不被阻礙,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就像我與同事、學生們的合作,僅僅是我們的一點成果,但‘其作始也簡 ,其將畢也必巨’,終將‘厚積而薄發’實現從宏揚文化到民族復興。”

  李姿瑩說,習主席曾祝願澳門如“映日荷花別樣紅”,她希望兩岸青年應像大雁一般搏搖直上,在長空中合作,相融成一,正如“雁點青天字一行”。
她也期待兩岸經濟能夠回到和平發展的軌道上來,更多台灣優秀青年在大陸尋找到實現自己生命理想和抱負的舞台。

  “今日在深秋的北京,夜來霜淨,滿樹淺黃,我們當待春中,草木漫發,春山可望,斯不遠矣。”李姿瑩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