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強基礎領域研究,實現“從0到1”的突破
http://www.crntt.hk   2020-09-19 08:50:31
  中評社北京9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縱論新發展階段加快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其中就加強基礎研究總書記說了許多生動中肯、接地氣的話,給“長期坐冷板凳”的基礎科技研究者以巨大鼓舞。

  習近平總書記講,加強基礎研究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不斷堅持;要以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基礎研究;要創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在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方面,總書記還特別強調,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和本科生培養,在數理化生等學科建設一批基地,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研究,等等。總書記如此濃墨重彩地強調基礎研究和基礎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其實是抓住了我國加快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我們在過去常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學時代的許多最拔尖學生大抵報考的都是著名大學的數理化基礎學科。曾經享譽一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諸多“小天才們”學的也是數理化生專業。在80年代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還曾激發了不少青少年的好奇心,放飛追逐科學的夢想……。而進入新世紀以來,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創新大行其道,應用學科不僅直接體現現實生產力,科技創新轉化成果又能與科技工作者的個人價值、現實利益緊密相連。因此,甘坐十年冷板凳,為科技創新做基礎學術支撐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優秀學子選擇報考專業和確定未來從業方向也大都是計算機專業、生物工程、金融科技等等。此並無他,順乎時勢也,現實考量和價值導向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在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提升,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趕超。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基礎研究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有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在應用科技領域處於突飛猛進階段,每年的技術專利申報數和科技論文發表量在世界位列前茅,但在基礎研究能力和基礎學科取得的成果與美國科學家具有明顯差距。作為一個古老的科技文明大國,我們在當代對世界科技的原創性貢獻也是屈指可數,這與目前我國經濟大國和科技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近些年來,習近平總書記面對某些國家對我國科技發展的種種打壓、遏制和封鎖時多次告誡:核心技術是買不來、換不來的,我們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必須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上掌握主動權。這就必須要求我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目前,我國面臨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也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這說明,我國基礎研究存在的問題是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塊致命短板,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切實認識到緊迫感,擔負起強化基礎研究的使命和責任。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發達國家科技發展史說明:沒有扎實的基礎研究,科技創新不會走多遠。不依靠獨立的基礎研究掌握原創性科學技術知識成果,就總會受制於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也不可能產生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領軍人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總書記站在戰略高度要求,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實現“從0到1”的突破,是從基礎研究邁向科技創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從0到1”是一個質變,其中凝聚著無數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在圖書館和實驗室裡艱苦的知識探索。當然在今天,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新時代,要讓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心血不白費,投入有回報,就需要整個國家在基礎研究上進行大量的資金投入和予以長期的政策支持;需要不斷創造有利於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需要鼓勵和激發大量有為青年和拔尖人才甘做基礎研究的“孺子牛”;需要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基礎研究、崇尚科學、探索真理的濃厚社會氛圍。尤其是總書記強調的,要激發出人們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這是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因此,全社會要把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從娃娃抓起,使孩子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這樣我國科學發展和科技創新未來就後繼有人。

  記得上世紀80年初,我們迎來“科學的春天”,全社會激發出“科學有險阻,只要肯登攀”的銳氣。那麼40年後,我們又迎來“創新的時代”。今天我們也可以大聲喊出:復興在召喚,創新有未來。

  來源:中國網  作者:胡敏(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