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前,中國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速度、結構、動力呈現新的特點。國有企業是中國先進生產力、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代表,行業產業的影響力強,在把握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著重要帶動作用。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將有力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經濟、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實現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發展,有效發揮主導作用,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國有企業擁有雄厚的科研、人才和技術積累,實施國家重大創新工程的基礎好、實力強,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商用飛機、特高壓輸變電、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標誌性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承擔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工程和許多國防科技工業重大項目,彰顯了國之重器的實力與擔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市場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是“十四五”期間推動中國經濟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最重要抓手。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率的重要保障。中國國有企業大多分布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和關鍵領域,特別是在能源、交通、通信、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基礎領域、要素保障領域比重較高,處於產業鏈、價值鏈上游,因此國有企業經營效率對產業鏈上下游、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質量都具有重要的決定性影響。無論是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還是在非重要行業和非關鍵領域或者一般競爭性領域,依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經營效率核心標準,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將對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起到重要的基礎和保障作用。
“十四五”深化國企改革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文章分析,“十四五”期間,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面對國內外發展新階段、新形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也面臨著新使命、新要求和新形勢。
國企改革面臨更高發展質量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品和服務的重要供給側。國有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水平與高質量發展還有一定差距,無法很好滿足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高端高質的新需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國有企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提供更好質量的產品、更高水平的服務,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國企改革面臨更高奮鬥目標的考驗。從“十四五”起中國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尤其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對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確的要求,必然要求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在關係國計民生經濟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國有企業必須要扛起來的重要使命和歷史責任。
國有企業改革面臨國內外複雜形勢的壓力。“十四五”時期國有企業面臨的內外環境會更加複雜,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國際格局和國際經濟發展形勢複雜多變,對外貿易不確定性在增加,下行壓力在增大。世界格局出現以科技競爭為核心的全面競爭態勢,中國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會更加突出,創新需求更加迫切。國有企業迫切需要擺脫技術依賴,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努力突破。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經濟要由高速增長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要形成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國投資難以維持高增長,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國有企業長期依賴的大規模快速擴張的發展模式將面臨巨大挑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面臨的轉型升級的倒逼壓力會更強烈,必須要下決心推動企業發展進行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推進,市場競爭環境要求更加公平公開公正,這都對“十四五”期間深化國企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