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 |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近年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產品的研發、生產(包括各種零部件生產)、服務和銷售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布局,形成全球產業鏈,在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中間品供應形成供應鏈,不同環節的附加值形成價值鏈。企業可以通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在世界範圍獲取技術、要素和市場。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途徑之一。
人民日報發表南京大學教授洪銀興文章表示,中國是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創造新產業、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儲備遠遠不足,很多產業還處於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在一些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一些突發情況下,部分供應鏈有可能面臨中斷的風險。面對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對供應鏈帶來的壓力,不僅要推動中國產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而且要克服產業鏈上關鍵技術對國外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增強中國產業在各產業鏈上的供給和配套能力。其路徑是以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為主攻方向,圍繞產業鏈開展技術創新,發展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互促共進。
文章分析,圍繞產業鏈開展技術創新有兩個方向:一是依托以中國高端技術為主導的全球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基於中國自主設計和研發、自身系統集成能力建立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產業鏈,圍繞產業鏈持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保持技術領先地位。二是在中國產業從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的過程中布局創新鏈。改革開放後,中國許多產業和企業靠資源禀賦的比較優勢嵌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所處的環節主要是加工裝配等低端環節。滿足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要求,需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協同攻關,持久發力,久久為功,加快突破重大核心技術,開發重大戰略性產品,在國家戰略優先領域率先實現跨越,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
文章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圍繞產業鏈開展技術創新,需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做好體系化技術布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切實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關鍵核心技術,需要加強科學創新與技術創新有效銜接,解決好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問題。為此,需要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讓產學研各方共同介入產業創新鏈。作為知識創新主體的大學及其科研人員介入產業創新鏈,能夠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的基礎理論支撐。同時,大學不應局限於創造原始創新成果,還應進入孵化新技術的平台,探索科學發現的技術應用場景。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及企業家介入產業創新鏈,有利於為技術創新樹立市場需求導向。企業不僅僅是選擇和應用新技術的主體,還應成為把科學發現和科技成果孵化為新技術的重要主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