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經驗和啟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不斷開拓創新,有力保障了群眾基本生活、提升了經濟社會包容發展水平,形成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和啟示。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保障事業蓬勃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黨對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正確領導,決定於黨的性質和宗旨,來源於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歷史方位的科學把握和對社會保障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發展潮流,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領導我國社會保障事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社會保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造福人民。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根本價值取向。我們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過程中,強調保障基本民生、兜牢民生底線,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我們必須堅決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更加公平地享有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緊密相連。我們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穩步推進社會保障事業改革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探索建立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保障模式。改革開放後,積極吸收借鑒國際經驗教訓,確立了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架構,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同步、與經濟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相適應。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從保障基本權益做起,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