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沙縣縣委、縣政府通過提升經營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伸小吃產業鏈等措施,推進沙縣小吃公司化運作和連鎖化經營。
在這個過程中,沙縣縣委通過加強駐外黨支部建設,推動小吃公司連鎖化運營,取得重大突破。據沙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志宗介紹,沙縣在外有流動黨員1273名,其中就有952名從事沙縣小吃。在駐外支部引領下,目前沙縣小吃連鎖加盟店數增長到1896家。
在杭州經營了14年小吃生意的陳祖生說:“我們也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但是作為個人力量很小,很難改變什麼,關鍵時候還得靠黨和政府引導。”
依托打造小吃全產業鏈,沙縣小城的相關產業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家主營餃子和餛飩的沙縣小吃供應商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每天產出一噸左右餃子,全縣每天向外發出的冷鏈物流卡車有6輛,這些在之前都是沒有過的。
“不說別的,現在全縣每天使用的小葱就要兩萬斤。”這名供應商說。
沙縣副縣長樂榮光在2018年中國小吃旅遊文化節上說,沙縣小吃全產業鏈有望於2020年初步形成。沙縣決心到2035年培育出產值600億元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
連家船民上岸擁抱新生活
2019年1月13日,下岐村的張素青格外忙碌。這一天,是她兒媳婦進門的好日子。
時間倒回到20多年前,迎娶岸上姑娘,似乎是張素青這樣的連家船民難以想象的。
由於歷史原因和漁民原有的生活習性,福建省福安市下岐村漁民長期以來在漁船上生產生活,“上無片瓦、下午寸土”,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一家幾代擠在一條漁船上,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由於艱苦的條件,鮮有岸上的姑娘願意嫁到船上,而船上的姑娘大都選擇上岸。下岐船民的新生活始於1997年。得益於福建省實施的“造福工程”,當地政府出面征用土地,徹底解決了下岐村船民上岸定居的問題。
鄭月娥依然清楚地記得船民上岸定居的第一天夜晚,“整個村子燈火通明,一方面是因為漁民長期以來適應了船上搖搖晃晃的生活,上岸睡在床上不適應,出現了‘暈床’現象;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住上了夢寐以求的有水有電、能夠遮風擋雨的房子,興奮得睡不著。”鄭月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