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不久前,當美國把歐洲撇在一邊直接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危機展開會談時,歐洲輿論嘩然,英國《金融時報》刊文稱歐洲被安排“坐小孩那桌”。
連日來,不甘被輕視的歐洲人開始行動想擠進“主桌”,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先後訪美。不過,他們的華盛頓之行並不順利——當他們抱著“大西洋兩岸一家親”的美好願望登門,卻被美國的“交易藝術”弄得暈頭轉向。
馬克龍的華盛頓之行被媒體稱為外交“災難片”。當他試圖展現“歐洲集體立場”時,白宮鏡頭裡的畫面卻出賣了現實——視頻會議中,特朗普穩坐橢圓形辦公室C位,馬克龍被擠到辦公桌邊緣。甚至在特朗普和馬克龍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馬克龍壓根就沒提歐洲“必須”參與到烏克蘭的和平談判。
斯塔默的遭遇更糟。當他試圖展現“英美特殊關係”時,特朗普突然拋出暴擊:“你們能自己對付俄羅斯嗎?”現場照片裡,斯塔默的尷尬神情被英媒一再揶揄。這場原定重塑跨大西洋紐帶的高規格會晤,最終連份聯合聲明都沒能留下——在特朗普的劇本裡,曾經的“特殊盟友”似乎已淪為龍套角色。
卡拉斯受到的傷害可能更大——她專程赴美商討俄烏局勢,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以“日程衝突”為由取消了會面。有歐洲媒體嗟嘆,美國人連假裝尊重的力氣都省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從特朗普首任時期抱怨北約軍費,到馬克龍拋出“北約腦死亡”診斷,從七國峰會上特朗普遭六國領導人“圍攻”,到美國高價向能源危機中的歐洲兜售天然氣,跨大西洋關係的“塑料情”早已千瘡百孔。前不久,二入白宮的特朗普宣稱要吞並格陵蘭島,更是讓歐洲人目瞪口呆。
烏克蘭危機成了美歐裂痕的放大器。當美國與俄羅斯繞過歐洲在利雅得閉門密談時,法國《費加羅報》驚嘆:“美國正把歐洲安全賣給俄羅斯換油井。”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專家傑裡米·夏皮羅點破殘酷現實:“歐洲不夠重要。”美國計劃用停火協議交換烏克蘭礦產開發權時,歐洲的安全焦慮不過是談判桌上的添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