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大公網報導,隨著去年第三季起,美聯儲接連三次降息,釋放保守資金,不少物業在過往幾年的高息周期,價值調整至非常吸引的水平,並隨特區政府在物業按揭政策的放寬,以及一系列人才及資本引入計劃的實施,其前景同時刺激投資者目光重回房地產市場。儘管實體經濟不確定性仍存在,風險與機遇並存情況下,預期本年的房地產投資市場將動力回歸。
在美元持續強勢下,亦使得東南亞財團及內地投資者,看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自由港”地位,與美元掛鈎的貨幣屬性,吸引他們對投資香港物業作資金避險、保值及流動用途。
較容易取得銀行按揭
其中,與學校有關的投資物業表現會較為優勝,主要因為銀行對商業房地產放貸立場繼續保守的環境下,此類用途的物業較容易得到銀行承做按揭,有實際需求和政策願景支持,下行風險較細。事實上,翻看成交,此趨勢由去年經已形成,當中最矚目交易,可數香港都會大學前後分別以10億元及26.5億元,購入位於紅磡的全幢酒店及甲級寫字樓祥祺中心,作學生宿舍及校園擴充。
由此可見,教育行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相信銀碼較為便宜且位於市區及大學附近的酒店,均有潛質改裝為學生宿舍,另一邊廂,可作學校教學中心用途的寫字樓和零售物業會較容易租出,加上市面上很多學府都需要應付學校短中期的擴展需求,對於有意涉足相關行業的投資者,可作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