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網評:“空中校車”的暖意與深意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盛玉雷
最近,一則暖聞引起廣泛關注,講的是雲南大山深處一群孩子上學路的變遷。
雲南省宣威市尼珠河村,坐落在峽穀谷底。曾經,孩子們上學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攀峭壁、過激流,狹窄處要緊緊貼住崖壁才能通過;如今,坐電梯、乘纜車,“空中校車”半小時直達校園。
上學路不僅更安全,還有些“騰雲駕霧”的科幻感,孩子們的感受也從“挺苦的”變為“蠻酷的”。這個令人愉悅的故事裡,可以聆聽時代的足音,可以感知人的精神,也可以感悟理念之變。
這是一條永不放棄的奮鬥之路。
峽穀深淵、懸崖陡壁,是出行的“攔路虎”,也是教育的“隔離帶”。為了幫孩子們走出大山,爺爺那一輩人,打了一些腳蹬手摳的石頭坎;爸爸那一代人,修建了像樓梯一樣的棧道……一代接一代、一棒接一棒,為的是讓知識在大山裡流淌,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
如今,這成為又一個“愚公移山”的故事,持續建設出的通道,送山裡娃抵達更遠的遠方。
這是一條不可限量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