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古韵紗燈 匠心守護
http://www.crntt.hk   2025-01-12 11:11:38
張振祥製作紗燈。(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冬日午後,陽光明媚,趁著天氣晴好,張振祥快步走進村中圖書館,繼續紗燈的製作。在其一旁,幾盞清代同治年間的古紗燈惹人注目,木制的燈架約半米高、一尺寬,燈體中空,底部帶有掛飾,四周罩著薄如蟬翼的絹紗,時隔百餘年,紗上的彩繪依然鮮艶奪目、栩栩如生。

  59歲的張振祥是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河口村人,是甘肅省級非遺項目蘭州燈火(西固燈火)市級傳承人。“瞧!紗上抹有魚膠,這是為了方便在紗面作畫。”張振祥說,繪畫的顔料都由天然礦石加工而成,色彩純正、不易褪色。

  舊時河口地區作為隴上水陸交通樞紐,碼頭貿易繁榮、商品經濟活躍。清中葉以後,河口興起制紗燈、掛紗燈的習俗。“最經典的紗燈當數羊油燈,夜晚掌燈後,燈影須臾閃爍,風吹燈動,畫上人物搖曳生姿,是紗燈最美的時刻。”張振祥說。

  由於戰亂和時代變遷,古紗燈淡出人們視野。“2011年,村中騰挪祠堂,我們在木箱中發現祖輩收藏的20餘架古紗燈,並進行搶救性保護,做數字化留存。”張振祥回憶。不僅如此,他還決定復原紗燈,留住這項傳統手藝。

  翻閱古籍、查找資料、外出學習,張振祥拆卸古紗燈進行研究,從制架到作畫,一點點探索,終於摸清“套路”。

  “古紗燈集木工、雕工、漆工和繪畫藝術為一體,製作考究、步驟繁多。”張振祥說,古紗燈的燈架由榫卯結構有機連接,不用一顆螺絲釘,因此每一步都要求均勻準確,容不得半點馬虎。

  記者凑近細瞧,發現無論是凸出的榫,還是凹進的卯,都上寬下窄,往下一摁嚴絲合縫,向上一提又便於拆卸。“正是由於紗燈燈架的‘重重機關’,復制起來耗時費工,即使是熟練木匠,往往也需兩三天才能製作完成。”張振祥說。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