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趨勢明顯,為外企在華深耕提供了更多機遇。一段時間以來,多個外企在華落地“超級工廠”,希望實現從生產到配送的全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德國博世中國總裁徐大全表示,期待與中國的創新公司合作,“把他們的成果應用到我們的生產上,或者與他們一起進行研發”。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市場體制、市場規模、產業鏈以及人才資源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為外企進行全價值鏈布局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從更深層看,中國經濟增長以及擴大開放的確定性,夯實了外企在華扎根的基礎。過去一年來,中國出台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回暖向好。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等作出一系列部署,讓外企在華發展空間更廣、信心更足。
“中國相關戰略就像一個指引方向的羅盤。只要中國繼續實施長期規劃,我們也將與之同步。”法國醫藥企業賽諾菲首席執行官韓保羅的話,見證了外企和中國的同頻共振。近期,中國英國商會和中國德國商會分別發布報告稱,76%的英企計劃維持或擴大在華投資,92%的德企將繼續在華運營。
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因素,給全球投資帶來明顯影響。不過,在多家外資機構發布的2025年全球投資展望中,中國市場依然被看多。例如摩根士丹利認為,中國人工智能應用的關注度將持續提升,新興領域優勢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擴大。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外企在華深耕將獲得更大空間、收穫更多紅利。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近日所說,中國“不可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