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布的照片顯示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洩漏點。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海底管道發生爆炸,各方普遍認為管道遭“蓄意破壞”。(圖源:新華社) |
美國“漁翁得利”
在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前,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單一天然氣供應方。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海底“北溪”管道、白俄羅斯-波蘭管道、烏克蘭管道和黑海海底“土耳其溪”管道向歐洲國家輸氣。衝突升級後,俄方中斷了部分管線的供氣,加上“北溪”管道被破壞以及歐盟制定“擺脫對俄能源依賴”政策,歐盟成員國進口俄管道天然氣的比例從2021年的40%降至2023年的約8%。
為填補天然氣供應缺口,歐盟國家被迫高價向美國和卡塔爾等國購買液化天然氣,同時增加從挪威進口管道天然氣,導致歐盟能源成本一路攀升。
媒體和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俄烏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天然氣過境問題,部分歐盟成員國將進一步受到能源短缺壓力,俄羅斯每年將失去數十億美元的收入,烏克蘭每年也將損失約8億美元的過境費。
在“三輸”局面下,美國或將坐收漁利。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一躍成為歐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歐盟委員會數據顯示,2023年歐盟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其進口總量的46%,較2021年增長了近一倍。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歐盟必須通過大規模購買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對美巨額貿易順差,否則將面臨全面關稅。分析人士認為,為避免與美國的貿易戰,歐盟在能源供應領域將與美國深度綁定,後者或以更高價格出售能源。美國還將借此加強對歐洲能源市場的控制,進一步鞏固其在歐洲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