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烏克蘭衝突:中美合作的空間與挑戰
在討論特朗普上任後如何應對俄烏戰爭時,葛來儀認為,特朗普可能更傾向於直接與普京進行溝通,而非通過多邊合作來解決問題。然而,她特別表達了對朝鮮向俄羅斯提供支持的擔憂,尤其是朝鮮可能因技術回報而獲得的潛在優勢,這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同時,葛來儀指出,中國在烏克蘭戰後重建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提供金融支持或參與維和行動。此外,她分析認為,中國與歐洲關係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烏戰爭的停戰方式以及中美貿易戰對歐洲的影響。她強調,歐洲希望避免在中美之間的關稅戰中被裹挾,並同時跟中國和美國開打“貿易戰”,或更傾向於維持與中國務實的經貿合作。
達巍從理論角度提出,中美在俄烏問題上合作是可行的,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雙邊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例如通過政治協商和溝通推動進展,而通過G20等國際協調組織開展多邊合作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他指出,中國需要通過建設性參與向國際社會釋放積極信號,避免被視為“反西方集團”的一部分。這種姿態不僅有助於改善中國的外部環境,也有利於全球穩定。
3. “CRINK”格局陷阱:中國政策的重新定位
在談及華盛頓日益增長的地緣政治擔憂時,葛來儀引用了“CRINK”(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這一被美國的中國政策圈廣泛討論的概念。她指出,部分美國鷹派人士將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視為地緣政治“集團化”的趨勢,這種觀點令人擔憂。她建議,中國需要“重新審視”(rethink)自身的外交政策和夥伴關係策略,避免被捲入這一對其不利的地緣政治框架中。
葛來儀進一步強調,中國應在重大國際議題上展現獨立性和靈活性。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應慎重對待與俄羅斯的合作,不向俄羅斯或伊朗等國家輸送可能用於軍事的工業設備,以避免進一步激化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此外,她強調,中國可以通過具體行動明確與這些國家的利益分歧,從而避免被視為“集團化”陣營的一員。
與此同時,達巍也表明,中國需要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渠道進行溝通,積極調整對美和對外政策,以“重新定位”(reposition)自身在國際格局中的角色。跳出“CRINK”陷阱是關鍵,因為一旦被貼上該標簽,中國可能會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中陷入被動。因此,通過務實的政策和積極的行動,中國可以更好地維護其國家利益,減少國際社會對其的誤解,並提升其在全球格局中的話語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