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寶雞考察時指出:“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從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
地名,是地理標誌,也是承載記憶與歷史的文化符號。古地名,歷經歲月滄桑,文化底蘊豐厚。如今,不少地方挖掘拓展古地名內涵,把歷史與現實貫通起來,把實用價值與美學價值統一起來,把保護傳承與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古地名成為發展新名片。
西安曲江——
盛唐氣象再展現
“1200多年前的一個秋日,一場雅集正在舉行,杜甫和高適、岑參等同登大雁塔,每人賦詩一首,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在大雁塔南廣場,講解員金瀚正在為遊客講解曲江的歷史故事,“如果說長安向世界展示了盛唐都城,那麼曲江一定是當時長安最靚的‘打卡地’。”
古曲江原址上,游人身著唐裝漢服,穿梭在大雁塔、曲江池遺址公園、大唐芙蓉園之間。華燈照耀下,古老曲江流光溢彩,盛唐氣象仿佛再現。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古都學會副會長李令福介紹:“曲江興起於秦漢,繁盛於隋唐,歷時1300年之久。唐人引終南山水源,修葺擴充出千畝水面,建有芙蓉園、大慈恩寺和大雁塔等,讓這裡成為唐代長安最具魅力之地。”
走在曲江池畔,漫步大唐不夜城街區,雕塑石刻著的,樹梢枝頭懸掛著的,隨處都是耳熟能詳的詩句。“曲江是我國詩歌最高產的地方之一。”李令福說。據統計,歷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2000餘首描繪曲江美景的珠璣佳咏,僅《全唐詩》中有關曲江的詩歌就有520多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