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顯示:今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0%;在海外,來自中國的微短劇應用,包攬同類別下載量前三,為中國文娛產品開辟了廣闊的海外市場。作為新生事物,微短劇的成長速度是驚人的,這種快速“拔節”也帶來“成長的煩惱”。在流量追求下,格調不高、千篇一律,過度強化二元對立、非黑即白,這樣的作品屢見不鮮。這也說明微短劇實現藝術張力的手段還很有限,在題材和主題上仍然缺少開拓。用戶規模的劇增,為微短劇創作拓展題材、創新表達提供了更大空間,也為其精品化發展提供了難得契機。
微短劇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應保持特色。精品化不意味著橫屏化、長時化,不是照搬其他視聽形式。開門見山的“6秒原則”,幾組鏡頭、幾個場景、幾句台詞的緊凑敘事,讓觀眾津津樂道,這類微短劇獨特的藝術特性,應當保持下去。其次要增加營養。注意力是這個時代的稀缺資源,每天面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用戶容易被帶有強烈情感和鮮明立場的內容所吸引。微短劇抓住了這樣的用戶心理,但不能只做問題和情緒的“放大器”,還要用藝術的方式解答問題、升華情感。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等的引導下,《我的歸途有風》《你的島嶼已抵達》《戀戀茶園》《東坡先生趕考記》等作品,從厚植內涵、傳遞向上向善力量方面作出探索,贏得大量關注和點贊。這也充分證明,傳遞溫暖和希望,微短劇大有可為。同時要保持豐富性。“都往一個題材上擠”,敘事手法“路徑依賴”,是“勸退”觀眾的毒藥。豐富微短劇的素材庫是繁榮創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觀眾群體更加細分的切實需求。
作為百姓喜愛的新文藝形式,微短劇塑造了一種不同以往的文化新業態,激發著文化產業的創新活力。現在,編劇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賦能、IP培育運營等產業新貌令人欣喜,相關支持措施落地生根,都為微短劇高質量發展注入了能量。微短劇如同一位翩翩少年,朝氣蓬勃和不夠成熟是其兩面,在觀眾的陪伴和反饋中成長,會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