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物流通道的運輸能力和效率需要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作支撐。利用物聯網系統結合衛星定位軌跡數據和實時交通狀況,能夠合理規劃運輸線路、避開交通事故,及時繞開擁堵路段,大幅度提升車輛通行效率。”甘家華告訴記者,公路運輸、鐵路運輸、水路運輸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均聚焦於提升運輸效率、安全性和服務質量。公路運輸主要打造涵蓋智慧建造、養護、出行服務的全鏈條智慧公路與數字孿生公路;水路運輸側重智慧港口與航道建設,水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運輸則瞄准鐵路信息化系統升級、智能鐵路建設等,各領域經營主體都在大力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不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仍面臨一些瓶頸,首先要解決的是標準化問題。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缺乏統一數據標準,導致信息傳遞和系統集成困難。為此,要加快建立物流業各項數據編碼、管理、安全等技術標準,統一不同平台技術接口標準,提升平台兼容性和數據交換便利性,以高質量數據流動促進高水平物流運轉。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載具標準不統一也增加了物流業成本。例如,集裝箱從輪船轉到火車或者卡車運輸過程中,不同交通工具對於箱體尺寸、重量、擺放方式等標準的不統一,導致銜接不順暢,徒增許多中間轉換環節,增加了運輸時間成本。因此,要完善物流樞紐鐵路專用線、集裝箱堆場、轉運場站、公路聯絡線等配套設施及集疏運體系,構建幹線支線物流和倉儲配送規模化組織、一體化運行的物流集散網絡。
優化供應鏈管理
當前,缺乏從貨源方到流通中介方再到消費者的全鏈條管理系統,是我國物流業發展的一大短板。專家認為,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供應鏈協同平台,可以整合物流各環節數據,形成高效生態系統,推動信息實時共享和全鏈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