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生效已有30年。當前,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地緣衝突加劇,全球氣候治理面臨多重挑戰。因此,11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召開的《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承載著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關注和殷切期望。
作為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大會,本次締約方大會將有望制定新的全球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並就減緩、適應、損失與損害、《巴黎協定》第六條全球碳市場機制等關鍵議題達成一攬子平衡成果,對全球氣候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
集體量化目標是最大看點
為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提供資金支持,是發達國家不可推卸的道義責任,更是其在《公約》及其《巴黎協定》下必須履行的義務。各方在被稱為“氣候融資大會”的COP29上,將就新集體量化目標進行談判,制定全球2025年後的氣候資金目標及相關安排,以取代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上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資金支持的承諾。這項議題是本屆大會的最大看點。
儘管各方都對新的氣候融資目標表示支持,在大會開幕前也已展開多輪、多層次討論與協商,但最終能否在資金數額、貢獻方、資金來源類型等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將取決於COP29各方的談判結果。《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此前表示,“要在巴庫取得雄心勃勃的成果,我們仍面臨艱巨任務”。
中國生態環境部在大會開幕前表示,中國將推動本次大會達成積極平衡成果,希望發達國家承擔對發展中國家支持的出資義務,及早承諾一個遠高於1000億美元的具體目標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