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流光繪影”展覽體現“一帶一路”文明互鑒
http://www.crntt.hk   2024-11-07 11:05:11
風沙智語(裝置作品)(黃彥 胡卓君 劉蕭涵作)
 
  多元創作促進民心相通

  圍繞“一帶一路”文明互鑒主題,展覽精選了來自中國、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泰國等10餘個國家的近百件優秀光影藝術和互動裝置作品,通過主題多元和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實現文明對話,促進民心相通。

  《人類交響曲》集結中國、俄羅斯、保加利亞3國7座城市的11位藝術家/團隊,共同完成一部時長14分鐘的跨界藝術作品。該作包括童真、傳統和未來3個篇章,將光影秀與川劇戲曲、電音、現代舞、演奏等多種形式結合,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跨文化融合的魅力。縱觀人類城市發展史,科技的進步與變革始終在城市空間演變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無疑將在未來城市空間的變遷中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猜想城市”系列作品之《算法猜想》的靈感源自重慶的“8D魔幻地形”。創作者通過網絡收集了大量山體和城市建築的照片,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訓練,採用AI風格遷移,並結合荷蘭藝術家埃舍爾的“錯覺”空間風格,創造出AI視角下的城市圖像。科技的突飛猛進給人類帶來巨大影響,新的技術無疑是人類原有能力的拓展與延伸,在未來世界裡,人與技術將形成何種新的關係?《蛻變》《人工自然》等作品,正是對未來人類與技術之間關係的暢想以及對未來人類形態的大膽猜測。

  2000多年前,張騫率領使團出使西域,開辟了橫貫東西的古絲綢之路。數字繪畫《鑿空之旅》以中國畫的藝術手法表現張騫的“鑿空之旅”,數字技術的使用為傳統藝術表現手法增添了新的魅力。

  數字長卷《紋·路》選取中國西部地區及中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具有代表性的傳統紋飾為主題,結合中國西南非遺亮布織物的獨特質感,通過現代科技把傳統刺綉、織錦與剪紙紋飾融合在一起,以展覽現場光影效果的變化呈現出紋飾的歷史深度與文化意象。

  《三星之面》聚焦中國西南地區的傳統文化,從三星堆面具這一微觀視角出發,用現代激光技術結合西南少數民族的非遺亮布材料、刺綉紋樣,呈現三星堆面具獨特的面部紋飾和豐富的立體表情,詮釋中國三星堆文明在遠古與現代的交融。

  交通網絡的建設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與文化互鑒的重要基礎。互動光影裝置《風沙智語》以“交通”為核心詞,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繫與互動。作品提取部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交通貿易數據,將其轉化為燈光與機械結構驅動源;採用海上絲綢之路代表性交通工具“帆船”的形態,通過對桅杆、風帆、船槳等要素進行藝術轉化、組合,以沙喻水,結合動態交互,構成了作品的最終形態。無人接近時,裝置處於“流動模式”,燈光與機械結構如細沙般緩慢變化;當感知觀眾接近時,裝置即進入“數據驅動模式”,產生模式、頻率變化的豐富視覺效果。作品希望通過交互的動態光影與序列化機械美感,表現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緊密合作與共榮共生的關係,傳達出各國共同進步、攜手邁向未來的美好願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