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網評:兩手並用為香港奏好“一國兩制”之歌
來源:大公報 作者:吳志斌
自去年11月起到今年10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和深圳等地會見了多名香港大班,其中包括英國太古集團行政總裁施銘倫、香港中電集團董事局主席米高.嘉道理、匯豐集團主席杜嘉祺、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執行主席班哲明.凱瑟克。夏寶龍主任強調,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從來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中央將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為各個國家各個地區的企業在香港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夏寶龍主任先後會見多名香港大班,是希望他們繼續發揮優勢,積極參與中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為香港繁榮發展多作貢獻。希望他們在共享中國發展紅利的同時,以自身和香港共同發展的生動例子,說好香港故事,增進國際社會對香港的正向瞭解,堅定對香港未來的美好信心。
中央對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視既是對香港當下社會繁榮穩定、轉型變革的深切期許,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性需要,也是對“一國兩制”如何在未來走得好、走得穩的本質關懷。無論對於香港還是內地,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市場接軌國際,實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的重要橋梁和力量。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該版負面清單進一步“瘦身”,將外商投資的限制措施由31條減至29條。內地拆除了製造業領域的最後一道“門檻”,釋放了積極的開放信號,這無疑是進一步激發外資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新動能,也為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新機遇。
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吸引國際資本,特區政府也在拚經濟、找措施,為香港的進一步繁榮發展發揮主觀能動性。最近香港社會出現了不少多元創新的經濟,例如“夜經濟”、“大熊貓經濟”以及“演唱會經濟”等。近年來,特區政府以打造“盛事之都”為目標,不斷吸引國際盛事在香港舉辦,積極推廣大型盛事成為香港的“新名片”,為香港的服務業、旅遊業和餐飲業等帶來巨大的紅利。
正如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所言,“舉辦活動會帶來人流,而人流的增長亦會帶動飲食、旅遊業等發展。”如何吸引大型活動在港舉行,這個問題看上去是在問“如何在香港奏好一首歌?”即涉及到如何在軟硬設施上為大型活動建立相應的政策配套和應對措施。實際上,這個問題也是在問“如何為香港奏好一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