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G7成員國在涉台議題的博弈合作
http://www.crntt.hk   2024-12-30 00:10:21
 
  第二,日本“捆綁”美國“對台認知”

  長期以來,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奉行“戰略模糊”原則,展現出自相矛盾的態度,一方面聲明遵守《波茨坦公告》等法律文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又將美日單獨媾和的《舊金山和約》作為地區秩序的法理基礎,並據此迴避正面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⑫其背後包含了複雜的內部政治原因,即執政黨自民黨內部不同派別的激烈爭鬥。此外,“台獨”推行的“皇民化”改革,強化了日本介入台海局勢的動機。⑬安倍執政後,為了配合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日本積極拉攏主張“台獨”的民進黨,極力鼓吹雙方共享“民主價值觀”的認同理念。⑭菅義偉執政後,繼續強化與美國的戰略和戰術“捆綁”,親台派政治家和高官被委以重任,開始深入介入台海局勢,向著公開化、制度化和安全化的方向發展。⑮具體而言,日本不僅協助美國在G7等多邊場合炒作台灣問題,還在美國的支持下,將台灣問題納入日美安保體系框架下,加快在台海周邊部署軍事力量。岸田文雄上台後,進一步強化了“前任”的對台政策,且更加注重“價值觀”色彩,例如,2022年版《防衛白皮書》中的涉台內容較2021年增加了一倍。總之,日本在涉台議題上愈加強硬,是美國“以台制華”的得力幹將。

  (二)英加的“雁翼”式“認知追隨”

  第一,英國追隨美國的“對台認知”

  在台灣“問題化”的過程中,美國發揮著主導作用,英國則在美國的施壓下逐漸向其靠攏。二戰後,英國簽署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主張將“台灣歸還中國”。朝鮮戰爭爆發後,面對自身實力的衰落,為了適應國際體系的新變化,英國需要與亞洲新興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主張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⑯在《對日和約》草擬過程中,英國堅持寫入“台灣歸屬中國”,但是,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下,不得不做出妥協,最終接受美國主張的“衹談日本放棄台灣,不談台灣歸還中國”的內容。⑰約翰遜執政期間,受美國對華政策“外溢”、疫情期間中英高層交往中斷、香港“修例風波”等多重影響,中英關係出現重大轉折,英國開始追隨美國炒作“台灣問題”。蘇納克執政期間,對華強硬派在英國內閣中占據統治地位,不斷觸碰“台灣問題”的政治紅線。2023年8月,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發布的印太報告中,首次稱“台灣是‘獨立國家’,‘國名’‘是中華民國’”。

  第二,加拿大“對台認知”與美國保持聯動

  長期以來,歐洲和美國一直是加拿大外交政策關注的核心,與亞太國家的聯繫相對較少。1970年10月,中加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加拿大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⑱哈珀時期,加拿大意識到亞太地區的重要性,提出了“亞太門戶走廊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然而,其亞太政策的核心依舊是美國,並不斷強化與美國的政策協調。2018年“孟晚舟事件”後,中加關係跌入谷底,加拿大積極配合美國對華打壓。在對華強硬派的推動下,加拿大不斷炒作台灣問題。2022年11月27日,首份《加拿大印太戰略》7次提到台灣,並指出:“將繼續推進與台灣的合作,反對改變台灣海峽現狀。”與此同時,美加兩國國會也出現了聯動,2023年3月,加眾議院加中關係特別委員會發布的《台灣報告書》,甚至主張“台灣的未來衹能由台灣人民決定”。2023年4月,眾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馬凱率領跨黨派10人團訪問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