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扎根一線34年,科學治沙百萬畝
http://www.crntt.hk   2024-10-19 10:22:57
   
  一到大風天,他就跑進沙漠去“觀風”。經過多次觀測、反復試驗,他巧借“風勢”找到了升級方案——在草方格中間播撒耐旱草種,大風會將草籽“旋播”到四周,降雨後草籽生根發芽,就能在原來草方格的基礎上形成有生命的植物草方格,這時再栽種耐旱樹苗,灌草結合、系統治理,就能實現長效固沙。
  
  方法找到了,然而,要在沙漠中把樹種活,談何容易。
  
  2012年,世界銀行貸款寧夏防沙治沙與生態保護項目落地中衛,唐希明信心滿滿,但很快遇到困難,苗木栽下去根本無法成活。他急得睡不著覺:“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定要找到解決方法。”
  
  拔出枯死的苗木,唐希明發現翻上來的沙子很容易失去水分,造林挖坑時四周沙子又常常回流,造成坑深不夠,苗木接觸到的都是幹沙,自然成活率不高。
  
  原因找到了,怎麼解決?唐希明每天守在治沙現場,琢磨解決的辦法。有一天,他實在走不動了,就找了根木棍拄著。走著走著,他突然停了下來,看著棍子在沙漠裡扎出的一個個洞出神。他發現,棍子能穿透幹沙層,插到35厘米以下的濕沙層。
  
  受此啟發,唐希明發明了深栽50厘米的鐵制“幹”字杵,用上它,能輕鬆地將樹苗根部送入濕沙層,還無需額外澆水。
  
  這個“水分傳導式精準型沙漠植苗工具”迅速成了西北地區治沙植綠的標配工具。後來,唐希明又給這個工具裝上電動馬達,效率大幅提升。
  
  30多年攻堅克難,唐希明沒少吃沙子、沒少掉頭髮,但換來的科研成果一項接一項。運用這些治沙新技術、新模式,他為百萬畝沙漠“縫制”了綠衣。
  
  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戴培吉說:“與老一輩治沙人‘饅頭+鋤頭’的苦幹相比,創造新時代治沙新奇跡更需要科技的力量,唐希明就是接地氣、愛鑽研、講科學的治沙專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