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特寫:從古印度王子到布袋和尚的彌勒傳奇
http://www.crntt.hk   2024-10-18 00:26:28
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彌勒佛(中評社 林艶攝)
  中評社寧波10月18日電(記者 林艷)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浙江寧波舉辦,中評社記者昨日特別前往奉化博物館,參觀了一場別具特色的彌勒文化主題展。展覽中展出的眾多彌勒文化展品,均來自全國各地的館藏經典。奉化博物館館長王瑋詳細介紹了彌勒文化的起源、傳播過程,包括彌勒形象中國化並走向海外的演變歷程。其中,最令中評社記者印象深刻的是彌勒形象從古印度王子演變為中國布袋和尚的傳說故事。

  據王瑋介紹,彌勒信仰最早源自古印度。彌勒本是一位印度王子,名為阿逸多,由於他心懷慈悲,被尊稱為阿逸多菩薩。或許讀者也和記者一樣感到好奇,古印度的王子為何會成為彌勒?根據《上生經》記載,這位王子曾是釋迦牟尼佛的人間弟子,因其天賦異禀、悟性超群、修行精進,釋迦牟尼在講經時預言他將成為未來佛。因此,早期的彌勒佛像通常被塑造成古印度王子的形象。中評社記者在展廳看到一尊貴霜時期的彌勒立像菩薩,仿佛就是一位印歐混血的王子:高鼻深目,發髻垂髯,身披瓔珞,額前顯露白毫,頭光圓潤,身穿古印度王室服飾,左手間還持有一個淨瓶。

  隨著佛教東傳,彌勒信仰傳入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彌勒造像從新疆進入中國,逐步傳播至河西走廊。王瑋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彌勒佛像開始展現出更貼近中國人的面貌。展廳中的眾多佛像生動再現了彌勒造像從古印度王子逐漸演變為漢人的過程。中評社記者看到,北魏時期的彌勒佛像已經具備漢人特徵,坐姿也有所改變。到了北齊時期,彌勒形象逐漸豐滿。宋代時,布袋彌勒的形象開始廣泛流行。奉化博物館還展出了一尊60年代藏傳佛教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彌勒造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