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侯氏夫婦熱心公益,包括早年返回內地“長征式”的助學義務籌款、協助內地興建學校等。(圖源:大公報) |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占51.6%;約180萬名長期病患中,有53.6%、即逾96萬為65歲及以上人士。
以老護老、以殘護老、以病護老、以老護病等家庭不斷增加,在缺乏支援下儼如“計時炸彈”。居於港島一公共屋邨的侯氏夫婦,便是典型的以老護老例子,年屆84歲的丈夫守護近90歲的妻子,年老體弱的妻子曾一度昏迷,險些需要消防員破門救援;侯伯是愛妻唯一照顧者,如他倒下去,妻子恐怕同時失救!侯伯建議房屋署專責小隊多巡查區內獨居長者或雙老住戶的情況,防止意外發生。\大公報記者 餘風(文) 餘風、賴蘇武(圖)賴蘇武﹑譚潤銳(視頻)
“年紀大出事獲救機會不高”
已退休多年的侯氏夫婦居於公屋單位,看似平靜的生活卻充滿危機感:“早前老伴(侯太)覺得暈,在暈之前按下一線通平安鐘,但及後平安鐘的職員呼叫她沒有反應便代為呼叫救護車,但因老伴鎖上大門,救援員不得其門而入,致電當時外出的我,表示要破門入屋。”侯伯憶起當時情景仍心有餘悸,幸好消防員來到時,侯太及時甦醒及開門,“家中的門才能完好無缺。”侯伯憶述這次可大可小的意外,猶有餘悸。
“年紀大出事獲救的機會不高。”侯伯談到兩老相依的生活,無限感觸。一直從事義工工作的侯伯慨嘆,之前曾在探訪時看見有長者躺在家中無人理會,那天他前往柴灣的公共屋邨探訪獨居長者並贈送福袋時,“(在獨居長者單位外)拍門及按鈴均無人回應,透過鐵閘見到一位婆婆躺在地上。”他直指以往得知房屋署有一專責小隊巡查區內獨居長者或雙老住戶的情況,惟近年卻不見有關小隊的蹤影,認為該署應繼續有關德政,“應該最方便是房署方面巡樓要留意一下,多留意有關長者的情況。”他又說人人只要多做一步,可以減少不幸發生。
慶幸鄰里願意守望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