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長安到敦煌,兩千多年前的郵政服務什麼樣
http://www.crntt.hk   2024-10-10 11:49:02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新華社消息,“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郵政自古以來始終在通聯四海、信息往來中發揮重要作用。

  兩千多年前,幅員遼闊的漢王朝如何將文書、信件等送達各地?簡牘,是紙張出現之前,我國古代使用最為廣泛的書寫材料。甘肅素有“漢簡之鄉”的美譽,那些寫在絲綢之路簡牘上的墨書,也是古人寫給今人的“漂流瓶”。10月9日世界郵政日,讓我們打開它們,感悟那些尺牘情深的故事。

  兩枚簡牘相互銜接,完整記錄了從漢代長安到敦煌的沿途經過地區、里程,是研究絲綢之路東段交通的重要資料。

  漢代的郵驛路網由設在全國各地交通要道的驛置機構組成,這些機構如同“郵局”,配備專門的車輛馬匹和人員,保證上傳下達有效運轉。根據出土漢簡記載,僅從長安至敦煌郡,就設有驛置30多個。根據郵書傳遞方向的不同,這些文書和信件被稱為東書、南書、北書、西書。

  一般情況下,漢代負責郵書傳遞的人員較為固定,他們的身份多是戍卒,因負責郵書傳送而被稱為“郵卒”,或被稱為“郵人”。此外,漢代邊塞對這群專職送信的“郵人”約定俗成統稱為“同”。

  在河西走廊出土漢簡記載的郵書傳遞記錄中,關於“同”的記載有百餘例。古人不具列傳送者名姓,可能是因為有些郵書的傳送不涉及郵書傳遞留遲、檢封破損和丟失等考核和處罰,所以在登記時忽略送信者的信息。

  邊塞荒涼,展信舒顔。除了公文傳遞,漢代郵驛也成為古人與親友之間訴說情誼、遙寄相思的紐帶。

  “起居燥濕”“強飯厚自愛”“慎春氣”等,都是漢代書信中尋常問候語。“塞上誠毋它可道者”,道出了邊塞生活的枯燥乏味,唯有在給友人寫信時聊表思鄉之情。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