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家族叙事與兩岸青少年家國情懷的創新培育路徑
http://www.crntt.hk   2024-11-22 00:25:38
 
  (三)家族叙事促進兩岸青少年家國情懷的培育

  家族叙事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理解活動。個體要進行家族叙事,首先必須確證自己的家族身份。家族叙事中對自身族群身份的確證過程,亦是個體對家族文化理解、接受、思辨的過程。家族叙事中常常融入對祖國的贊美與敬仰,通過講述家族發展與國家的歷史聯繫,青少年可以感受到家族與祖國的緊密聯繫,激發對祖國的歸屬感。

  四、家族叙事涵養兩岸青少年家國情懷的創新路徑

  習近平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因此,在增進台灣同胞國家認同的過程中,可以家族為單位,老少攜手,積極推動兩岸的情感溝通與和諧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交流與精神歸屬。

  (一)融理於情,重建兩岸家族叙事教育的情感內核

  是什麼維繫著一個家族的根基?是什麼連接著一個家族的血脈?是家族情感的深切投入。因為融入了情感,血脈才能得以延續,家族根基才能得以穩固,還能使家族成員在困難中團結一心,在挑戰中共同成長。家族叙事承載著家族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是連接家族成員之間的紐帶,也是傳承家族傳統的橋梁。

  在和平的環境背景下,運用文化、語言的共同基礎,求同存異,相互交流,以促進認知上的相互理解與情感上的相互融合。這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中至關重要⑫。因此,要充分發揮家族叙事的家國情懷教育功能,就必須將情感吸引和理性認知相結合,做到融理於情、情理結合。

  1.家族活動與傳統節日:組織家族成員定期舉行家族活動和共度傳統節日,或者定期分享和交流家庭故事給家族中的年輕世代,包括家族的形成或遷移歷史、家族成員的生活經歷、成就、困難和家族的價值觀與韌性。通過共同參與活動,可以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理解和尊重,讓家族成員更好地感受到家族的凝聚力和溫暖。

  2.家族書籍出版與文化傳承:一個家族的發展史能展現其家族傳承已久的價值觀。可以通過出版家族史、家譜和家訓等書籍來記錄并傳承家族的珍貴記憶,既能傳承家族傳統、拓展家族文化的傳播範圍,又可以加深家族成員之間的交流和情感聯繫。也可以針對新一輩家庭成員,開展家族價值觀教育課程,讓他們瞭解和接受家族的文化傳統,培養孝順、忠誠和責任感等美德和人格品質。 

  (二)科技賦能,建構兩岸家族叙事數字化平台

  建構兩岸家族叙事數字化平台,可以打破時空限制,讓兩岸家族成員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家族事跡、傳統文化和親情故事,促進兩岸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理解⑬。青少年通過數字化平台直觀地瞭解家族歷史和傳統,能够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文化根脈,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認同,增強他們的家國認同和責任感,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促進國家統一與和平發展。

  1.家族樹建構:提供各姓氏家族樹的構建功能,包含各姓氏的發源、遷移等內容,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錄入家族成員信息,建立完整的家族譜系。

  2.家族活動互動平台: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組織綫上家族活動和互動,如家族聯誼、文化講座、家族史研討等,促進兩岸家族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繫和交流。同時,也讓兩岸家族成員隨時上傳和分享家族故事、照片和視頻,實現家族叙事資源的數字化傳承和共享。

  3.數字化家族博物館:建立數字化家族博物館,展示家族叙事資源的多樣化內容和形式。可以通過拍攝家族微電影、繪製家族畫册、舉辦家族文化展覽等方式,將家族叙事資源以更生動的形式呈現,激發家族成員的興趣和參與。家族成員可以在數字化博物館中瀏覽家族文物、家譜資料、傳統文化展品等,深入瞭解和體驗家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歷史積澱。

  (三)創意傳承,兩岸家族叙事資源的活化與轉化

  家族叙事資源的活化與轉化是家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利用現代傳播方式和藝術形式,鼓勵兩岸家族成員共同努力,通過家族叙事資源的創意再現和傳承,讓其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家族成員之間情感交流和傳承的橋梁,激發家族成員對家族文化的熱愛、認同與傳承,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1.個性化家族文化產品:家族成員可以通過定製個性化家族文化產品,如家族定製紀念品、家譜圖書定製等,將家族叙事資源融入生活和工作中,增強對家族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2.虛擬實境展示:利用具身技術,將家族叙事資源轉化為虛擬實境展示。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實現家族古建築、傳統手工藝品等的展示,家族成員可以身臨其境地探索和體驗家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家族文化的傳承和互動。

  3.家族叙事游學體驗:組織家族叙事游學體驗活動,結合VR和實地游學,讓家族成員在實地探訪家族成長歷程的同時,通過具身技術進行互動和體驗,打造沉浸式家族文化傳承之旅。

  兩岸家族叙事賦能青少年家國情懷的培育,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上重新認識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以“家”為切入點,以情感吸引為核心,創新家國情懷的培育方式,為兩岸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注入更多情感溫度和文化活力。期望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以家族為單元,老少攜手,海峽同胞實現互親、互愛與互信,重塑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少年的“中國人認同”,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真正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基金項目:本文是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科技類)“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閩南方言態度研究”(項目批准號:JAT2202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孔小惠,戴高雲.(2020).台灣民衆“國家認同”變遷及其成因分析——基於叙事認同理論的視角,台海研究,4,41-52.

  ②Fivush,R.,Bohanek.J.G.,Duke,M.P.(2008). The self in time: Subjective perspective and intergenerational history.NY: Psychology Press,131-143.

  ③董琳.(2022).中學生自我同一性與家族叙事、生命意義感的關係研究,學位論文,3-8.

  ④王樹青,曹輝,蘇霞.(2017).親子依戀、分離-個體化對大學生自我同一性狀態的影響:自我不一致的中介作用.心理與行為研究, 15(03), 343-350.

  ⑤Merrill,N.,Booker,J.A.,&Fivush,Rn.(2019).Functions of parental intergenerational narratives told by young people.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11(4),752–773.

  ⑥Bapi,M.(2018).A study on the role of family influenced self identity crisis among female secondary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ocial Sciences,8(7).191–211. 

  ⑦台灣地區行政主管單位.(2020).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

  ⑧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台灣地區).(2021).2021年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

  ⑨台灣地區文化主管單位.(2021).面臨傳承危機語言調查.

  ⑩台灣地區文化主管單位.(2019).語言發展法.

  ⑪王卓亮,陳順森,黃亮.(2024).閩南方言與兩岸文化交流調研分析,中國評論,316,107-111.

  ⑫王強.(2020).“春晚”的台灣叙事與兩岸“叙事共同體”的建構,新聞與傳播評論,1,85-94.

  ⑬謝清果,王昀.(2014).兩岸網絡公共領域中的身份認同及其交往邏輯的功能考量,台灣研究,5,19-28.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10月號,總第322期,P9-13)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