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西藏芒康:千年鹽田的新故事
http://www.crntt.hk   2024-09-23 11:35:13
西藏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群眾敷設紅土、維護鹽田。(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據新華社報導,9月,一年曬鹽季進入尾聲。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瀾滄江的高山河穀坡地上,加達村村民開始例行修補他們1300多歲的鹽田。

  2008年,芒康的井鹽曬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在這里休息。僕從煮水燒茶時,連舀三桶泉水都是鹹的。”一番勞作後,村民扎西拉姆講起故事,“從此人們開發鹽井,在陡坡上層層架木、敷泥澆鹵,形成了鹽田。”

  山上取土 山下取鹵

  當前是鹽田修補季。鹽田底部塗有一種紅土,鹵水在田上蒸發,並部分下滲形成鹽柱。紅土須每年更換,否則鹵水會全部下滲,顆粒無收。

  “這種紅土全在村民頭頂陡峭的山坡上,光是爬個來回就要1小時。”加達村村民格鬆江錯說。

  鹽從哪里來?沿一拃寬的泥道向江邊走到底就是堡壘形的鹽井。全村現存38口鹽井,最早的已使用數百年。從井側門道走下台階,就能看到山體石縫中滲出的鹵水匯集井內。

  過去,人們用肩挑鹵水。一桶30斤,肩上兩桶就是60斤。“有時井里鹵水少。為了搶鹵,家家戶戶住在鹽棚。”扎西拉姆說,睡在鹽棚,鹽柱滴水會打在被子上、滴進眼睛里,曾把她痛得直哭。

  20多年前“鹽忙”時,她和父母每晚只睡4小時。

  2011年,電網鋪設到鹽田,利用潛水泵,鹵水通過管網流進各家鹵池,人們再也不用在泥道里挑鹵、在鹽棚里睡覺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