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評:新中國成立75周年生態環保成就顯著
http://www.crntt.hk   2024-09-20 11:28:24
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沙地正漸漸披上綠裝。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網評:新中國成立75周年生態環境保護成就

  來源:新華社 作者:高敬

  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謀劃開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我國生態文明之路越走越篤定、越走越寬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書寫新的綠色奇跡。

  築牢祖國生態安全屏障

  今年夏天,山西省右玉縣蒼頭河畔,紅旗口村的30多畝集體林地里綠樹成蔭,前來露營的遊客扎起帳篷,盡享綠色生態之美。

  新中國成立初期,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右玉縣林木綠化率不足0.3%,群眾飽受風沙之苦。70多年來,右玉縣幹部群眾持續不斷植樹造林,林木綠化率提高到57%,將“不毛之地”變成“塞上綠洲”。昔日沙地不僅種出一片片綠蔭,更“種”出了當地百姓的好日子。

  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的森林覆蓋率僅8.6%,風沙肆虐、水土流失等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上世紀50年代,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號召“綠化祖國”。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歷時73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要在祖國北方建設一道綿亘萬裡的綠色長城。

  40多個寒來暑往,“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同時,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讓荒山披錦綉,沙漠變綠洲。

  如今,我國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雙減少”。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4.02%,成為全球“增綠”的主力軍。

  75年來,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重塑,億萬人民為建設一個山川秀美的家園而不懈努力。

  為便利孩子們利用暑假進行自然研學,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設置了一條“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主題自然教育體驗徑和一條以“自然森林”為主題的自然教育探索徑,讓孩子們更加親近自然、瞭解自然。

  這個保護區設立於1956年,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大片原始森林,生物多樣性得以保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海洋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

  進入新時代,我國持續推進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扎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推進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如今我國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目前,我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祖國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築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