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科斯上台後菲律賓南海政策的域外影響因素探究
http://www.crntt.hk   2024-10-04 00:48:16
 
  (二)菲律賓在利用台灣問題作為籌碼、試圖“以台壓華”上陷入矛盾

  1.賴清德上台後在南海問題上不斷挑釁中國大陸,試圖推動南海政策真正的“台獨化”。中菲兩國於2024年6月17日在仁愛礁引發小規模衝突後,民進黨當局聲稱“中國持續藉故增加在台海周邊及南海區域之軍事行動,搭配外交打壓、經濟脅迫與認知作戰、法律戰等手段,不斷提升灰色地帶侵擾,破壞區域的穩定。台灣會持續負責任地處理兩岸關係,并致力維持台海及印太區域現狀,也希望國際社會不應允許中國任意劃設紅綫”。⑨

  2024年6月15日,在接見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時,賴清德揚言“反對任何單方面透過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的企圖,同時關注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多次妨礙他國公海航行自由,七大工業國集團成員再度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台海和平穩定及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⑩

  6月19日,賴清德聲稱“南海航行自由攸關區域和平與穩定,為國際社會所高度關切,‘我國’反對任何片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與行動,以及在南海地區不斷升高的灰色地帶行動與軍事脅迫作為,不僅不利於維護區域和平穩定,也損及以國際法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基礎的國際海洋秩序”。⑪賴清德南海政策論述可能擺脫基於一個中國的歷史叙述,忽視對南海歷史性權利,以南海問題為抓手,不斷挑釁中國大陸,推動南海政策真正的“台獨化”。

  2. 菲律賓試圖將台海問題淪為政治外交操作的工具。2023年5月,馬科斯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如果台灣遭到襲擊,菲律賓基地或將‘很有用’,比如協助菲律賓公民撤離交戰區”。12月,馬科斯表示“菲律賓將必須打破舊思維,作出‘範式轉移’”,時刻關注台海局勢變化對菲律賓的影響。

  2024年1月,賴清德當選後,馬科斯在總統官方賬號表示祝賀“賴清德當選台灣下任‘總統’,期待菲台之間加強共同利益”,赤裸裸地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雖然其後表示菲律賓政府仍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造成嚴重後果已無法挽回。台灣問題就是菲律賓操作的一個政治外交工具,菲律賓把台灣問題當作“以台壓華”的籌碼,利用台灣問題提高與中國討價還價能力,從而在仁愛礁和黃岩島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作出退步甚至妥協。

  3.避免菲律賓過分陷入台海衝突中,適時保持相對克制。與拜登政府對菲律賓的關鍵戰略目標不同的是,菲律賓避免過分陷入台海衝突中,適時保持相對中立。馬科斯認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略競爭正滲透到不斷變化的地區格局中。這一競爭制約著地區國家的戰略選擇,這種競爭加劇了熱點問題,并造成了新的安全困境”。⑫菲律賓駐美大使羅穆亞爾德斯認為:“如果台海有事,菲律賓衹有在維護自身安全需要的情況下,才會允許美國使用其軍事基地,菲律賓將不允許美國在美軍可以進入的地點儲存用於台灣行動的武器。”

  2022年8月,美國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引起中國大陸強烈反應,并於8月4日—9日在台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這讓馬科斯“非常擔心在台灣島內的約15萬菲籍勞工,更害怕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菲律賓將不得不履行同盟義務而受到牽連”。⑬2023年4月,菲律賓透露美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中將包括另外四個基地的位置,但美菲兩國都極力澄清《加強防務合作協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菲律賓的利益,而非台灣的利益。馬科斯認為,由於地理上的接近和菲律賓人在台灣的存在,菲律賓在兩岸問題上有著正當的利益。“菲律賓人民與台灣海峽兩岸人民的兄弟情誼源遠流長,和平與穩定必須占上風,因此,我們繼續敦促各方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克制。”⑭

  賴清德2024年5月20日就職以來,始終沒停止挑釁大陸,多次聲稱兩岸“互不隸屬”,為震懾“台獨”分裂分子,5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島周邊進行軍事演習,對此,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認為“軍演屬於中國的內部事務,與菲律賓沒有關係”。“馬科斯有待價而沽之舉并以加強菲律賓自身國力和競逐南海為要旨,但同時明確表示菲律賓秉持‘一個中國’政策,無法承受該區域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後果,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和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而菲律賓著力於‘執行保護國家領土完整、主權和主權權利的任務’。”⑮由此可見,面對未來台海可能發生衝突,馬科斯是要極力避免菲律賓陷入衝突中,試圖在台海保持相對克制。

  (三)東盟面對中菲南海爭端立場不一,有效抑制菲律賓在南海不切實際的幻想

  “軍事上依賴美國,經濟上依靠中國”二元結構是東盟各國面對當前南海形勢發展的真實寫照。東盟面對中菲南海爭端立場不一致,可以大致分為為四類:

  第一類:緬甸與柬埔寨,歷史傳統上與中國政治、經濟、安全聯繫相對密切,較為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觀點立場。

  第二類:泰國、老撾、新加坡,更多的是關心對華經貿利益,對南海問題不選邊站,持相對中立立場。

  第三類:印尼、馬來西亞、文萊等國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存在某些爭議,基於自身國家利益,雖不太支持中國政府關於南海問題的立場,但也并非堅定“反華”,以免影響對華關係。

  第四類:越南和中國是山水相連的社會主義友好鄰邦,當前兩國正積極構建具有戰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但兩國在南海問題上也存在不小的爭議。2024年7月18日,越南單方面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南海外大陸架劃界案,違反《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違背中越兩國簽署的《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和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目前越南在南海進行填海造陸的面積已是中國的一半。隨著南海問題呈現複雜化與多邊化的趨勢,越南國內反華情緒不斷高漲,對中國在南海正常的維權行為表示不滿,但又同時認為南海問題并非中越關係的全部,越南并非永遠與美國、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站在同一條戰綫。

  面對東盟等相關國家對中菲南海爭端立場不一致,一定程度上降低菲律賓對華的強硬立場,有效抑制菲律賓在南海不切實際的幻想,發揮菲律賓對華強硬的南海政策的“安全閥”作用。

  三、多重謀劃,積極應對各方在南海制衡強度不斷加大的趨勢

  (一)保持戰略定力,積極面對美國在南海問題的制衡壓力。解決南海問題,有效維護中國南海主權和權益,必須站在中美關係大局進行思考。美國的南海政策受中美關係變化的影響,因此破解中美關係在南海存在困境,緩和改善中美關係,成為破解現階段南海爭端的關鍵因素。當前,由於“南海仲裁案”的背書和美菲同盟關係的加持,菲律賓通過對仁愛礁的長期固化和試圖重返黃岩島的行為,南海局勢出現階段性、局部性升溫甚至對抗,發生衝突外溢也在不斷上升。欲破解南海爭端,維護南海主權和權益,中國需要從發展中美關係的大局出發,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新型大國關係,尋找緩和中美矛盾的關鍵節點,增進中美政治互信。

  面對美國試圖主導南海“軍事化”加速演進和“以菲制華”的圖謀,中國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增強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信心和能力,在南海亂局中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南海問題也存在周期性的“升溫”與“降溫”,伴隨中美關係結構性的矛盾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要科學研判美國南海政策在推動過程中的“虛”與“實”、“緩”與“急”、“輕”與“重”,善於抓住時機,占據主動位置,努力避免中美在南海發生衝突意外的情況出現。

  (二)增強南海叙事構建和話語權建設,堅決維護南海權益。一方面,堅持歷史和法理客觀的立場,還原南海問題的本源,揭露菲律賓侵占中國南沙島礁的歷史真相以及美國南海政策演變的驅動因素。同時面對美國、菲律賓等國不斷炒作的“仲裁裁決的拘束力”“中國改變南海現狀”“中國在南海搞軍事化”“中國是南海的麻煩製造者”“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非法”“斷續綫和西沙領海基綫是過度的海洋聲索”等錯誤叙事,進行強有力的揭露批駁,并聚焦“‘戰後國際條約對南沙和西沙群島主權歸屬中國的秩序安排’‘南海仲裁案裁決的荒謬和瑕疵’‘偽南海史認知陷阱’等叙事,并以此為契機進行南海歷史集體記憶的重塑和南海問題國際認知的構建”。⑯

  另一方面,要積極加強話語權建設,構建對中國有利的南海話語體系。拜登表示:在南海地區美國不需要衝突,但會出現極端競爭,我不會像特朗普那樣行事,會將把重點放在國際規則上。⑰在南海爭端的國際話語權爭端中,“美西方勢力其慣用的流暢手段是通過政府及軍方重量級官員在不同場合發聲造勢、主流媒體集體炒作、國際知名智庫解讀、盟友及夥伴國隨聲附和等方式,憑藉其強大的國際傳播能力從多渠道多角度對同一信息進行重複性闡述和投送,最終形成‘複調性’傳播,牢牢把握輿論的主導權。”⑱同時,基於南海的歷史現實和客觀實際,中國“需要正視南海國際話語權建設中存在的不足,主動而為,積極塑造,將南海國際話語權建設深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以實現海洋強國為出發點,以建設‘藍色夥伴關係’為紐帶促進身份認同,通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利益共享,憑藉‘海洋命運共同體’進行理念擴散”。⑲

  (三)發揮東盟在南海爭端中建設性的關鍵作用。東盟作為一個區域組織,如果受美國等外部勢力控制,主導通過一系列對中國不利的多邊協商機制參與南海問題,反而給中國南海維權增加難度,中國要認清形勢,堅持原則立場,一方面要防止東盟被越南、菲律賓等個別國家綁架,淪為推行其南海政策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中國和東盟關係因南海爭端全面滑坡的風險,確保東盟在南海爭端中始終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中國要認真總結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經驗,積極檢討《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制定前後,中國扮演“慢熱”的角色。在《南海行為準則》的制定過程中要扮演更加積極主動角色,當前,通過三讀後的“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達成共識的難度及面臨的挑戰亦不容低估,中國要引起高度重視。

  針對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立場出現“分化”,各成員國在南海問題上產生利益分歧的形勢,中國更需認清形勢,順勢而為,要跟東盟國家相向而行,從海洋環保、航道安全、危機管控、預防外交和構建沿岸國合作機制等領域著手,擴大合作層面。“面對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呈現出利益分歧的情勢,從而理解到爭取其他東盟國家支持中國立場的重要性,特別是針對其他未涉入南海問題且需要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的東盟後進國家,更是中國大陸必須積極經營并建立對抗外來勢力統一陣綫的重要盟友。”⑳

  (四)高度警惕民進黨當局在南海問題上立場和角色的變化與影響。台灣是南海“五國六方”中的關鍵一方,台灣目前在南沙群島中占據最大自然島嶼太平島,而太平島又在南沙群島中處於重要戰略地位,不能忽視台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扮演的立場和角色。當前面對民進黨在台灣長期執政的趨勢,充分認識南海政策衹是民進黨凸顯台灣主體性的工具,并試圖拓展國際空間,要警惕民進黨當局放棄“斷續綫”和允許美軍艦停靠太平島,甚至將太平島出租給美國。中國大陸更要堅持原則立場,把握底綫思維,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持續對美國、菲律賓等域外勢力與民進黨當局就南海問題相互勾結保持高壓態勢。

  本文受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兩岸關係與南海海疆風險治理的相關性研究”(21BZZ088)項目資助。

  注釋:

  ①"China's Latest Actions Not An Armed Attack," June 22, 2024,  https://www.philstar.com/headlines/2024/06/22/2364700/chinas-latest-acti.

  ②檀淑君:《中美戰略競爭與東盟內部凝聚力》,《東南亞研究》 ,2024 年第 2 期,第100頁。

  ③王傳劍、賈保磊:《美國的南海軍事化政策:解析與評估》,《南洋問題研究》,2022年第2期,第99頁。

  ④吳士存:《對南海“生亂生變”要敢於亮劍》,《環球時報》,2024年2月6日。

  ⑤同②,第106頁。

  ⑥"S.4428-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 U.S. Congress, September 15, 2022, 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7th-congress/senate-bill/4428/text.

  ⑦鄭先武等:《“印太戰略” 下 美菲同盟強化的動向與影響》,《東南亞研究》,2023年第4期,第74頁。

  ⑧金永明等:《美國南海政策的演變特徵與成效評估 (2009—2022年)》,《南洋問題研究》,2022年第2期,第112頁。

  ⑨賴清德接見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訪問團,網址: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527。上網時間:2024年06月25日。

  ⑩台灣對七國工業集團的支持表示感謝,網址: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8506,上網時間:2024年6月15日。

  ⑪台灣對中菲南海船艦碰撞衝突的回應,網址:https://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95&s=117580,上網時間:2024年6月19日。

  ⑫⑭菲總統小馬科斯:《我不打算屈服,菲律賓人不會屈服》,印太縱覽網站,網址:https://www.rfi.fr/cn.上網時間:2024年6月12日。

  ⑬周士新:《美日菲安全合作: 動因、特徵及影響》,《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3年第6期,第58頁。

  ⑮"OLC,DND Holds First Phone Call Meeting US Secretary of Defense",Depart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of the Philippines, September 2, 2022, https://www.Dnd.gov.ph/Postings/Post/OTC.

  ⑯《吳士存:南海“歷史記憶”需要正本清源》,《環球時報》,2024年8月7日。

  ⑰Vijay Sahuja.Biden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n South China Sea and Eng agement with Vietnam(EB/OL).March,2023. https://www.cppr.in/articles/biden-administrtions-policy-on-south-china-sea-and-engagement-with-vietnam. 

  ⑱羅 亮、吳士存:《中國構建南海國際話語權: 實踐探索與未來進路》,《東北亞論壇》,2024年第1期,第56頁。

  ⑲王雪:《百年大變局下中國海洋話語權的提升:目標定位、限制因素與策略選擇》,《國際論壇》,2022年第3期,第99頁,

  ⑳楊昊:《浮現中的南海權力政治邏輯》,(台)《全球政治評論》,2010年第32期,第27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9月號,總第321期,P20-27)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