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蛟龍號”順利完成第300次下潛
http://www.crntt.hk   2024-08-19 10:28:54
“蛟龍號”在下潛中采集到的冷水珊瑚樣品。(圖源:新華社)
 
  記者緊張又興奮地注視著眼前的海面,但對於已轉入業務化運行階段的“蛟龍號”,一切都是隊員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6個多小時後,“蛟龍號”出海。

  深藍的海面激起白色的浪花,“蛟龍號”於船時13時5分返回海面,帶回了4K攝像機拍攝的高清視頻,以及通過虹吸取樣器、生物網兜、微生物原位富集裝置等帶回的一系列樣品。

  還沒等“蛟龍號”在後甲板完全停穩,來自墨西哥的科學家埃裡卡便凑上前。她驚喜地發現,海綿上竟有共生的黑色和紫色珊瑚!她拿來裝有冰塊的樣品箱,小心翼翼地將樣品轉移到船上的生物實驗室。

  在另一側的潛器監控中心,科學家們早早守候在這裡,“蛟龍號”從深海拍攝的畫面被展示在大屏幕上。

  2000米的深海寧靜而漆黑,“蛟龍號”發出的一束光照亮前方的海底,順著光照的方向,不時有白色的顆粒匆匆劃過。

  “海底微生物無法通過肉眼看到,但它們與漂浮在海水中的微小顆粒物聚集,形成顆粒般的‘海洋雪’,它們也是海山生物的主要食物來源。”許學偉說。

  透過“蛟龍號”的“雙眼”,絢爛多彩的深海生物在海山山脊浮現。海葵、冷水珊瑚、海綿緩緩漂蕩,海星、海參、海百合等時隱時現,共同組成神秘的“深海花園”。

  時間推移,“蛟龍號”來到海山山頂。中外科學家指著屏幕,一起辨認出現在山腳和山頂的岩石。“這兩塊岩石都有黑色的金屬結皮,結皮包裹的應該是鈣質沉積物,我們會帶回實驗室進一步分析。”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陳旭光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