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老從“舌尖”直抵心間。一些老年人漸漸成了食堂熟客,供餐之餘,工作人員像對待家人一樣,和他們聊聊家長裡短,在助餐的同時,食堂也承載了老人們的社交需求。
“全齡友好”的社區食堂還吸引著學生、上班族來打卡。吉泰潤園小區居民武女士和丈夫經常帶著兩個孩子來吃午飯。“孩子在對面上小學,放學就近吃飯,午休時間更充裕。菜品每天不重樣,關鍵是吃得健康。”她說。
銀川市民政局副局長陳偉龍告訴記者,近年來,銀川市已經建成200多家社區食堂(老年助餐點),持續投入資金對社區食堂開展明廚亮灶提升改造工程,下功夫統一服務標準、智能化信息采集,培育養老助餐服務品牌,讓社區食堂更好地服務百姓。
聚焦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等。寧夏今年已出台相關政策,推動多方參與的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普惠發展,不斷完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滿意度。
“在盤活閑置資源的基礎上,我們要保障社區食堂低價運行、持續運營,把這項工作做到實處。”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老齡工作與養老服務處處長宋亞東說,寧夏正在探索“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集體添一點、社會捐一點”多元籌資機制,落實多項優惠政策,讓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暖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