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黑土地保護提檔升級 築牢“大國糧倉”
http://www.crntt.hk   2024-08-01 17:21:26
  中評社北京8月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在吉林省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範區內,玉米長勢喜人,遙控無人機正為農田噴施農藥,廣袤的黑土地煥發著勃勃生機。

  “我們始終致力於豐富拓展‘梨樹模式’的內涵外延,打造更加節本增效的‘4+2梨樹模式’,現在已經初步實現種養循環、綠色發展。”說話間,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走進玉米地,彎腰扒開覆蓋在黑土層上的秸秆,觀察墒情。

  數據顯示,經過多年連續監測,實施“梨樹模式”的地塊每公頃可節約成本1200元左右,單產提高8%以上。

  作為極為寶貴的農業戰略資源,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是扛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的重要物質基礎,更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耕地資源永續利用的核心任務之一,事關全局,至關重要。

  “‘梨樹模式’的核心,就是把先進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升黑土地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水平。”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周虎告訴人民網記者,“梨樹模式”的本質就是進行保護性耕作,減少黑土地耕層土壤擾動,增加地表覆蓋。

  “梨樹經驗”“龍江實踐”“三江經驗”……在廣袤的黑土地上,越來越多農田開啟黑土地保護綜合技術模式,以科技創新,推動黑土地保護提檔升級。

  “一寸黑土的形成需要一千年,一寸黑土的流失卻只需要一場雨、一陣風。”黑龍江省海倫市黑土地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站站長、研究員隋躍宇認為,用好科學技術,守護“耕地中的大熊貓”刻不容緩。

  種地到“慧”種地,農業盡顯“科技範”,為黑土地保護提質升級保駕護航。2021年,中國科學院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首次得出黑土區侵蝕溝有49.6萬條的數據,摸清了黑土侵蝕溝的空間分布,同時對黑土地自然資料土壤性質、作物生長狀況等進行全方位監測,創建了以地理學、大數據、現代農業集成的“全域定制模式”等,全方位保衛“黑土糧倉”。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