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戰略脫鉤vs戰略耦合: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前景與挑戰
http://www.crntt.hk   2024-09-19 00:13:47
 
  2.深度開放大陸市場,避免兩岸企業無序競爭

  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合理規劃半導體產能建設是促進兩岸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目前半導體行業步入下行週期,而大陸半導體市場規模仍在不斷增加,這是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的優勢所在;此外,大陸官方需合理規劃新增產能,避免低端產能重複建設,推動兩岸企業健康發展。

  充分利用市場規模優勢有助於加速兩岸半導體產業的協同發展。為保障供應鏈安全,避免“卡脖子”問題,大陸官方正大力推行“國產替代”,加速中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台灣半導體產業在設計、製造、封測等領域技術較為先進,大陸應秉持同等待遇原則,對台資企業全面開放“國產替代”市場,用不斷增強的市場規模優勢,吸引台灣半導體企業的持續投資,尤其是在微處理器、MCU、記憶體等核心晶片以及智能手機、汽車、工業和其他嵌入式晶片領域,雙方可以通過互補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產業鏈,提高兩岸半導體產業成套裝備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避免低端產能的重複建設有助於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的健康發展。在美國禁令和國內各類產業政策的影響下,大陸的地方政府和各類產業基金競相投資半導體產業,全國各地出現近50個半導體產業園,除了少數由國內外半導體龍頭企業拉動的產業集群外,大多數產業園在當地缺少產業基礎,缺乏市場競爭力,存在著低端產能重複建設、騙取政府補貼等資源浪費現象。中央政府應當鼓勵已有較好產業基礎的城市,加強與台灣半導體企業在高端晶片設計、成熟製程晶片製造和先進封裝等領域的合作,提升本土產業技術水平,避免盲目投資。

  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共享技術創新與合作

  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國際對話交流機制是激發兩岸半導體企業技術創新熱情、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知識產權保護常常被美國政府武器化,用以制裁中國半導體企業,阻礙其正常運營以及對外合作,這就需要中國企業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積極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也需要中國政府不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體系,完善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對話交流機制,為我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晉華案”有著較強的典型性:福建省晉華集團積體電路有限公司由福建省屬國企2016年出資設立,與台灣聯華電子公司合作,由福建晉華出資採購研發設備、支付研發費用,由聯華電子負責研發,開發的DRAM技術成果由雙方共享,並交由福建晉華量產,該公司可謂是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的典範,然而自2017年底便陷入與美國美光公司的知識產權糾紛訴訟中,直至2024年2月,歷時6年的“晉華案”終告結束,美國檢方未能證明福建晉華竊取美光公司的專利數據,被指控共謀從事經濟間諜活動等罪名不成立。這一判決雖然有力地反擊了美國政府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名挑起的對華科技競爭,但對兩岸半導體企業的融合發展以及中國存儲行業造成的損失卻是難以挽回的:美光公司長期以中國侵佔美國企業知識產權為名,遊說美國政府打擊中國存儲產業,據此,美國商務部不僅將相關企業列入實體清單,還在2022年將中國存儲晶片產業整體列入制裁範圍,嚴重影響了中國存儲產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在推進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過程中,大陸半導體企業需要全面掌握中美兩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差異,尤其是對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共享、市場准入等方面的規定,在與台灣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合作過程中,嚴格遵守中美兩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確保技術轉讓的合法合規;在遇到美國競爭對手不正當競爭行為和美國政府不合理制裁時,企業應在美國的憲法和法律框架下,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需要推動本國知識產權法與國際通用準則的銜接,尤其是要加強和完善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的法律制度,以及與知識產權相關的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相關立法,積極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此外,隨著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數字化時代的加速到來,以半導體產業為基礎衍生出的新產業、新業態以及新的經營模式,都需要有相關的專門立法,中國需構建起全新、全方位、保護合理、回應及時的知識產權規則體系,保障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

  4.深化兩岸產學研合作,共同培育專業人才

  推動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科技融合發展是促進兩岸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當前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亟需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與大陸相比,台灣在半導體領域起步較早,產學研融合較好,培養機制較完備。因此,推動兩岸科技人才培養機制的交流與合作有助於兩岸半導體產業的融合發展。

  自2022年以來,全球消費市場不景氣現象持續,在供需失衡及產業鏈庫存較高等負面因素衝擊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需求持續衰退,但2023年第二季平均每月需求數仍達到2.3萬人;⑪而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急需技術人才,尤其是半導體製造領域,全球有數十家半導體廠在建設中,歐美等發達國家都在爭奪相關領域的人才,這對中國形成了巨大壓力。兩岸高校可以通過加強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的方式,開展聯合研究項目,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如聯合辦學建設集成電路學院,開展人才交流、設立培訓項目,共同培養半導體產業亟需的專業人才,共享科研成果和技術資源,促進人才培養和交流,建立雙向的人才流動機制,吸引兩岸優秀人才從事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和創新工作。此外,大陸也需要為台灣技術人才在當地就業提供便利,優化開戶、落戶、跨境匯款等申辦流程,在台資企業集聚區引入高端國際教育和醫療資源,做好配套保障工作,提供稅務減免,增強對台胞的吸引力,尤其是針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美籍華裔(台灣出生)工程師,大陸可通過“一人一議”的方式為其提供工作便利和保障措施,避免美籍華裔高級工程師的人才流失。

  四、結語

  打造海峽兩岸半導體共同市場,推動兩岸半導體融合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既有現實層面的可能性,也有戰略層面的必要性: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海峽兩岸的比較優勢,有效應對半導體的行業週期和全球範圍內的產業競爭,也有助於加強兩岸半導體產業協作,保障海峽兩岸的供應鏈安全。

  宏觀層面的地緣政治風險是兩岸半導體產業融合發展的最大阻力。對此,大陸可以在半導體行業週期的底部,利用自身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造惠及兩岸半導體企業的共同市場,讓台灣半導體企業充分享受“國產替代”的市場紅利,此舉可以繞過台灣當局直接惠及台灣企業和台灣民眾,給予實質性的國民待遇,通過單邊直接讓利增強其對大陸的向心力。大陸官方在半導體產業各個細分領域積極扶持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的同時,應鼓勵本土企業與台資企業進行技術合作、產業合作、集群化發展,培育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產網絡,這不僅將有力推動兩岸半導體產業的融合發展,也有助於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技術水平和供應鏈韌性。

  微觀層面的產能過剩風險也是兩岸半導體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障礙。中美兩國乃至全球各國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視,以及為發展本土製造業所推出的激勵性產業政策,顯然是無視客觀經濟規律的產物,各國積極構建的本土生產網絡所新增的產能在未來2-3年內將逐步釋放,勢必造成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和產業佈局調整,屆時在國家安全壓倒經濟利益的思維下誕生的半導體工廠能否經受住市場競爭的考驗仍需時間檢驗。這就要求大陸各級政府合理規劃產能建設,避免盲目投資,嚴控低端產能的無序建設,積極招引擁有技術優勢的台資半導體企業入駐地方政府的半導體產業園區,培育本土化的供應鏈網絡,推動兩岸企業的健康發展,避免同質化的惡性競爭。

  在中美戰略競爭的現實背景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將不僅是以企業為單位的市場競爭,更是以國家為單位的產業集群之間的競爭,然而任何國家的半導體產業都必須鏈接國際市場、暢通國際技術交流管道,才能確保持續的競爭力。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國技術和市場規模,打造一個本土化、閉環化的半導體供應鏈網絡,這不僅會加重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導致市場封閉、阻礙技術創新與交流。衹有促進全球知識開放、增進創新交流、堅持全球化的資源配置和開放穩定的全球市場才能推動半導體產業的創新與發展。為防止被排除在以美國為主導的半導體供應鏈網絡之外,中國唯有利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契機,以堅定不移的開放決心、充分整合的國內市場、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增強對外資企業,尤其是加強對台灣半導體企業的吸引力和向心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集群化發展,積極參與國際貿易,打通國際技術擴散管道,構建充滿韌性與粘性的半導體生產網絡,才能滿足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避免中國與世界半導體產業的“脫鉤斷鏈”,維護中國的經濟安全,深化兩岸經貿和高科技領域融合發展。

  註釋:

  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人民日報》,2023年11月9日。

  ②Henry Wai-chung Yeung, Strategic Coupling: East Asi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6, p. 94.

  ③"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GVCs in Turbulent Times,"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023, p. 137. 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gvc_dev_rep23_e.pdf

  ④蔡躍洲,韋結餘,鍾洲:《全球積體電路產業鏈:分佈、技術經濟特徵及挑戰》,《國際經濟評論》,2024年第3期,第11-12頁。

  ⑤"The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Assessing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January 2021, p. 8. https://cset.georgetown.edu/wp-content/uploads/The-Semiconductor-Supply-Chain-Issue-Brief.pdf.

  ⑥《2023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市場現狀分析:機遇與挑戰並存》,中商產業研究院,2023年5月17日。https://m.askci.com/news/chanye/20230515/100130268411608657285516.shtml

  ⑦"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in an Uncertain Era," BCG and SIA, April 2021, p.35.

  ⑧嚴安林:《賴清德執政或讓兩岸關係進入高危階段及化解之策》,《中國評論》,2024年3月號。

  ⑨《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就台灣地區領導人‘5.20’講話表態》,《新華網》,2024年5月20日,http://www.news.cn/tw/20240520/3603f19676ba4df4bd71f4986e57fdb9/c.html

  ⑩Jaemin Lee, "How the 'Fab 4' Can Bring Clarity to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s," The Diplomat, November 18, 2023, https://thediplomat.com/2023/11/how-the-fab-4-can-bring-clarity-to-semiconductor-supply-chains/

  ⑪《半導體人才白皮書》,台灣104人力銀行,2023年9月,第17頁,https://hunter.104.com.tw/img/manager/2023semi_WhitePaper_1.pdf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8月號,總第320期,P40-5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