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重建 保持人性化面貌
他舉例油麻地的城市肌理,“它是由很多一個個豆腐劃出來的高低層次,但如果鏟掉後,新建築很大、很巨型,就失去了城市肌理。原本是狹窄的街道,應該再建狹窄的樓宇,寬闊的街道就再建寬闊的樓宇。當然可以重新規劃,將四條街變成一條街、建一座大樓,建築師應有的態度是,要保持城市肌理和原有比較人性化的面貌,才可以減少對城市的破壞。”
馮永基認同,在香港做片區保育十分困難,因為土地太值錢,業主不會願意保育整片地區,但透過城市設計,可以保留某些建築,令整個區不要“插滿”高樓大廈。然而,香港過去衹有城市規劃,欠缺城市設計。
“‘城市規劃’只是一個數字,即是多少人口需要有多少圖書館、醫院、學校、街市等,但不代表有一個很舒服或均衡的城市立體面貌;‘城市設計’讓建築有高低起伏,與周邊環境的區間、疏密、聚散,組合形成平衡的關係。”
他舉例,油麻地若要建一個粵劇中心,中心旁應留一片空地,形成一個小廣場,小廣場與油麻地果欄構成一個小的熟食區或小賣區。他又舉例深水埗鴨寮街,若要保留,便需同時設法保護兩旁舊樓,因為這些“爛溶溶”的舊樓,與鴨寮街的地攤息息相關。
城市研究 保留每區特色
馮永基說,城市設計研究需由政府進行。政府過去有做每區的樓宇高度研究,但沒做過每個區的城市設計研究,研究每個區的文化特質;相比較下,新加坡的城市設計研究做得很細致。他認為,城市設計可以形成城市肌理和特色,當全港十八區都進行城市設計研究,保留各區的城市肌理,“香港會變得更有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