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波蘭和俄羅斯就時常為爭奪領土和地區勢力爆發衝突,在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時期經歷了種種“不愉快”。
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在一系列波折中艱難前行。波蘭於1999年加入北約,2004年加入歐盟,以求完全擺脫俄羅斯的影響。與此同時,波蘭積極發展與蘇聯解體後新獨立國家間的關係。例如,波蘭是第一個承認烏克蘭獨立的國家,且在2004年的“橙色革命”中明確支持親西方的反對派候選人維克托·尤先科。
波俄兩國還經常“翻舊賬”,因蘇聯時期的歷史事件爭執不斷。例如,波蘭一直要求俄羅斯為“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及1940年的“卡廷慘案”事件道歉。俄羅斯則指責波蘭對蘇軍解放波蘭境內的納粹集中營缺乏感恩。波蘭已拆除了境內與蘇聯相關的紀念碑,2019年還拒絕俄羅斯參與二戰勝利紀念日的活動,兩國關係降至冰點。
近年來,波俄之間還因波蘭高調宣布北約軍隊進駐波蘭、美國在波境內部署反導系統、北溪天然氣管道鋪設以及波在俄歐關係中發揮的“不良作用”相互口誅筆伐、摩擦不斷。
俄烏衝突爆發後,波蘭第一時間與美西方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反俄挺烏。2022年3月,波蘭驅逐45名俄外交官。2023年5月,俄駐波大使謝爾蓋·安德烈耶夫表示:“兩國之間的政治議程已幾乎減少為零,存在斷交的可能性。”
本是同根維斯瓦,也曾華約起華沙。再回首,人們發現,漫長的歷史留給俄波雙方的竟只是恨怨。
“防務哨兵”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波蘭一直處於高度警備狀態,儼然成為歐洲“防務哨兵”。波蘭源源不斷地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物資等各方面支持,還經常語驚四座,展現出“團結所有反俄力量、拿出一切反俄手段”的態勢。這種局面的成因,除了歷史,還有時局。
近年來,隨著美俄關係惡化,相關信任機制和軍備控制體系已被破壞。大國之間的“核不確定性”也給歐洲國家,尤其是歷來處於大國博弈前線的中東歐國家,帶來了揮之不去的恐懼。而作為歐洲戰略自主核心內容的防務一體化遲遲難以實現,也加劇了部分國家的“地緣不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