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賴清德提及“中國”,不是“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就是“中國尚未放棄武力攻台”“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將兩岸的統一戰爭定義成“武力攻台”。但是,昔日鄭成功不也是以武力登陸台南,以武力驅逐荷蘭殖民者,接續康熙大帝不也是以武力東佂澎湖,一統兩岸,從而造就今日賴清德口中84次的“台灣”。至於美國南北內戰時,難道林肯總統於戰前對南方的呼籲,也成了北方聯邦政府對南方的“文攻武嚇”嗎?相信美國本土《美國史》教科書,肯定不會這樣詮釋。尤有甚者,這次好像是第一次將“拒統”,定義成“反併吞”。昔日,荷蘭殖民者面對鄭成功的大軍兵臨台南鹿耳門時,也不敢說“反併吞”,因為鄭成功大軍登陸台南是收復台灣的仁義之舉。再者,美國的《美國史》教科書,試問會將南方的抗拒詮釋成“反併吞”嗎?不但不會,美國史觀反而是盛讚內戰南北統一,開啟了今日的美國盛世。所以,“反併吞”可說是3.0版的“拒統論”。
當然,對不知就裡的人,也許會對賴清德提出“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乍聽之下,會誤以為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但是在視大陸為外國的情境下,無論是觀光或是就學,情何以堪?尤其是其目標是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但問題是一起追求兩岸統一的“和平共榮”?還是一起追求“台灣獨立”的“和平共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