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用意何在
http://www.crntt.hk   2024-05-12 13:08:26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缺乏事實依據的情況下,美國極力渲染所謂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調,引發一些國家跟風炒作。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可以說是眾目昭彰。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的最大企圖是遏制打壓中國優勢產業。美國已將中國視為最嚴峻的戰略競爭對手。在經濟領域,美國試圖打壓中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事關綠色低碳轉型和未來發展,必然成為美國對華競爭和遏制打壓的重點。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產品暢銷全球,憑借技術創新、生產效率和質量過硬形成了一定國際競爭優勢。今年廣交會期間,一些歐美進口採購商表示,全世界都對中國綠色技術感興趣,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希望在這裡採購更多新能源汽車產品。今年初,記者兼作家亨利·桑德森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指出,在新能源產業方面西方遠落後於中國,如今中國不僅在生產和應用方面走在前列,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是如此。彭博社4月2日報導援引多位專家的觀點,認為中國新能源產業之所以成功更主要是因為技術創新、基礎設施良好、國內產業鏈完整、要素成本較低等因素,從出口價格、產能利用率、庫存量等方面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其中出口量最大的幾家新能源車企產能利用率都在80%以上。美國政府對這些事實視而不見,惡意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調,歪曲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企圖聯合盟友夥伴推動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脫鈎斷鏈,其背後的真正目的就是通過不公平的非市場手段,遏制打壓中國先進製造業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的重要意圖是扶持美國本土產業發展。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傳統製造業加快向成本更加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出現了製造業空心化。製造業增加值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1970年的22.7%降至2022年的10.3%,製造業就業占總非農就業人數比重從24.5%降至8.4%。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揭示出經濟脫實向虛的危害,此後美國政府開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大力推進製造業回流和本土產業發展。在新能源領域,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政府由於執政理念差異,在維護傳統能源利益和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二者間左右搖擺、舉棋不定,政策“鐘擺效應”阻滯了新能源產業發展。先是積極參與國際氣候治理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技術,此後又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能源政策向傳統化石能源產業傾斜,近期美國氣候能源政策再度作出重大調整,出台《通脹削減法案》對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光伏設備等產業給予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如此反復折騰,令美國眾多新能源企業無所適從,錯失產業發展重要機遇期。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炮製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調,歸根到底是要為美國本土新能源產業發展爭取更多時間和更大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